亲测无数颈椎操,这一招10秒就见效!
夏天越来越近,低头族又到了颈肩疼痛高发期,通过抽丝剥茧我们明白颈肩疼痛发病的机理后,自我进行三个动作的康复训练就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颈肩疼痛属于颈型颈椎病,以颈部本能、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患者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约半数以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此型颈椎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常反复发作或时轻时重。慢性病程患者主诉头部转动时发生奇异的响声。发作时,患者头部偏向患侧,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从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 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因而这个类型的提出,对于颈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源于颈部肌肉劳损的开始,颈椎局部肌肉的三角平衡失调至颈肌痉挛,且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例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并出现颈部症状。
临床上以青壮年发病居多,少数人可在50岁以后才首次发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常诉说不知把头部放在什么位置为好,症状常于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早期可有头颈、肩背部疼痛,有时疼痛剧烈,不敢触碰颈肩部,触压则痛,约有半数病人头颈部不敢转动或歪向一侧,转动时往往和躯干一同转动。
纵观颈部肌肉群,最浅表、面积最大、厚度最薄的肌肉是谁呢?
是斜方肌!
所有颈型颈椎病罪魁祸首是斜方肌,伏案工作、使用电脑、手机等长时间低头姿势使斜方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斜方肌是颈肩部浅层肌肉,位于皮下,呈三角形扁状肌肉。两块斜方肌从脊椎和头骨底部,经过背部和肩部连接到肩胛骨和锁骨,由于两者共同形成一个称为斜方型的四边形,其名称及来自于此。
斜方肌起于枕外隆凸和枕骨上颈线内三分之一段、颈韧带、第七颈椎棘突、所有胸椎棘突和相应的棘上韧带。上束纤维向外和侧方延续,止于锁骨的外侧三分之一后缘;其功能为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下束的纤维向上和侧方走行。在肩胛附近聚合成一个腱膜,在肩胛冈内侧的三角滑面可以滑动,止于其尖端的一个结节;其功能为下压肩胛骨。中束纤维水平走行,止于肩峰内侧缘,肩胛冈后缘的上唇;其功能为内收肩胛骨。
特点
面积大:它是覆盖在肩颈部和颈背部面积最大,位置最浅的肌肉。
易受损:由于斜方肌在颈部屈曲时半径是最大的,因而浅筋膜很容易损伤,大部分人都存在斜方肌损伤的问题。
易治疗:斜方肌位于皮下,位置比较表浅,容易通过自我康复训练或手法松解斜方肌的筋膜,缓解其症状。
找到病因及患肌,接下来就要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指导患者练习中医隗宝“八段锦”治疗颈腰腿疼痛,因动作稍复杂,患者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占有时间较多。通过不断的学习归纳,总结出一招简单易学、在工作休息时就能完成的方法,预防治疗颈型颈椎病。
这一招只有三个动作:
1.静坐办公椅(有靠背最佳),调节气息,全身放松,缓缓背伸颈部,下颌上仰到达极限,坚持5秒,颈部出现酸痛缓缓回复正中位。
2.上身固定不动,下颌上仰30度,头颈带动脊柱缓缓向左侧拧转,到达极限,坚持5秒,颈部出现酸痛缓缓回复正中位。
3.上身固定不动,下颌上仰30度,头颈带动脊柱缓缓向右侧拧转,到达极限,坚持5秒,颈部出现酸痛缓缓回复正中位,重复1步骤。整个过程重复10-15次,大约需要10分钟即可,简单实用。坚持1-2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屈泽:副主任医师,在大理州人民医院康复科工作至今,2018年评为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优秀带教老师;2019年被授予大理州人民医院骨干医师荣誉称号;目前担任云南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委员;云南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大理州医学会康复分会常务委员。
擅长:使用小针刀、中医中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截瘫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