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手脚发麻,是身体哪里出现了问题,如何避免?

文 / 医说健康
2020-05-07 01:34

在生活中很多朋友都有手脚发麻的情况,比如说久蹲或者久坐后出现手脚发麻,但是活动一下就不会了,这种只是暂时性的,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出现持续性手脚发麻,那么可能就表示身体出问题了。那么手脚发麻可能是哪些疾病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颈椎病

颈椎病的发生通常会导致单手发麻的情况。很多朋友都有颈椎病的困扰,久坐之后没有起身活动,长期保持一种姿势,导致颈椎劳损,骨质增生后有可能导致颈椎神经受到压力,压迫神经,这样就会出现单手发麻的情况。另外颈椎病还会出现颈背疼痛、行走困难、头晕等症状。

二、腰椎病

成人的脊柱主要是由26节脊椎骨组成的,其中包括5节腰椎,脊椎骨之间的是椎间盘。长期的驼背弯腰会使椎间盘慢慢向外突出,造成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到一定程度会压迫腰部的神经,从而引起下肢发麻的症状,伴有疼痛感。腰椎间盘突出严重时比较难以治愈,因此当发现身体有腰椎病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通过吃药和身体锻炼来减轻腰椎病的疼痛感。

三、糖尿病

糖尿病人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胰岛功能减退,身体内的糖、蛋白质、电解质等会使代谢紊乱,损伤血管和神经。长此以往会导致周围的神经病变,血液循环功能不行,当出现对称性麻木的症状时,很有可能就是糖尿病的原因。

四、营养不良

人体每日都需要摄取营养来补充身体。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我们的机体是将会处在一个不健康的状态。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神经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继而损伤周围神经,出现神经炎的症状,从而引起神经根病变出现手脚发麻的症状。

五、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减缓,供氧供血不足。当脑部出现动脉硬化时会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时间久了会导致脑部神经损害,中枢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因此会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平时应该多注意此类情况的发生。

很多病情都会出现手脚发麻的症状,那么大家平时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呢?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一、饮食均衡、全面

平时应该注意饮食的全面性,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出现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神经炎症,继而出现手脚发麻的情况。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比如说蔬菜瓜果、豆类及其制品,饮食要清淡低脂肪,如此可以减少患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二、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平时在工作的时候应该保持良好的坐姿,不宜驼背,工作一段时间要起身活动身体,避免颈椎、腰椎病的发生。平时也可以双手平举转动手腕,可以放松腕部的肌肉,预防手脚发麻的症状。

总的来说,平时应该多注意饮食,多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机能。但是如果出现持续性手脚发麻的情况时,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看下是否是某些疾病的发生。上了一定年龄之后,可以定期去体检,关注自己情况,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避免许多疾病。最后祝愿朋友们都能有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