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容易口腔溃疡,喝凉茶下火就行?这些火越喝越严重!
本文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 治未病中心 主治医师 张晓轩
本文来源:广州互联网医院订阅号(weiyiguangdong)
【小编碎碎念】生活有那么一群人,稍微吃些煎炸热气的食物、稍微加班熬夜就容易口腔溃疡,反反复复老是好不了,好像在广东这样的朋友还不在少数。虽然这不是什么大病,但痛起来真要命,谁痛谁知道(不要问小编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大家都说这是上火了,于是喝点凉茶下火吧!可是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张晓轩医生提醒大家,这种做法并不一定会有效,而且还可能影响康复哦!到底怎么回事呢?
折磨你的可能是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学名为复发性阿弗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常见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性溃疡,可单发或多发,具有局部剧烈灼痛、病程有自限性与反复发作性的特点。因疼痛影响进食、言语、情绪,常常会给生活和工作造成困扰。
本病病因错综复杂,与消化功能障碍、营养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遗传、免疫、感染、口腔黏膜角化程度等因素有关。然而因为病因、发病机制等尚未明确,目前本病还没有根治的特效方法,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将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延长间歇期作为治疗目的。
中医没有“口腔溃疡”的这种说法,而是称之为“口疮”。“口疮”跟心、脾、肾几个脏腑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1、心火上炎引起
心开窍于舌,心脉布于舌上,心火上炎引起口疮。
特征:
多伴有舌尖红、心烦、失眠、小便黄赤等情况,特征是急性子,心急、话急、容易烦躁焦虑,发完脾气还不累,这种情况的口疮多属于心火太旺引起。(小编:不是我不是我……)
2、脾胃积热引起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络布于舌下,两颊与牙龈属胃与大肠,脾胃大肠积热、热气上攻而引起口疮。
特征:
消化不良,无论是便秘还是便溏,大便肯定多伴有粘、臭的情况,容易有口气;
3、虚火上浮引起
肾脉连咽、系舌本,肾阴不足,虚火上浮则发为口疮。
特征:
局部多不甚疼痛、稀疏色淡,特征是 “虚烦”,容易疲劳之余又容易烦躁,发完脾气又觉得更累了;
如果是阴虚为主的虚火,可能还伴有潮热盗汗、舌干口渴;
阳虚为主的虚火,可能还伴有神疲乏力、四肢冰冷、大便溏烂;
阴阳两虚的则兼而有之。
大家可能发现口腔溃疡都跟火有关系,难怪平时长了口腔溃疡都是“上火”了。对的,无论是哪个脏腑犯病,口腔溃疡都和“火”密切相关。但是——
张医生指出,口腔溃疡可不是单纯的用“清热解毒”来灭火就能解决。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灭火姿势呢?
中医治病是讲究辨证论治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口腔溃疡虽然属火,口腔溃疡的这种“火”可能来源于心火上炎、脾胃积热、虚火上浮等情况,治疗也要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药物。
1、心火上炎者
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清心泻火的药物或食材,如茅根、甘蔗、甘草、绿豆、绿茶、菊花、薄荷等,都有使用的可能;但要注意不能一清到底,后期应以调养脾胃为主。
2、脾胃积热者
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消滞化积的食材,陈皮、乌梅、山楂、麦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使用时注意大便情况,一般大便通畅之后症状都能得到缓解。
3、虚火上浮者
可以用天冬、麦冬、淮山、巴戟天等一类食材引火下行。
如果是阴虚引起的虚火,可以搭配使用沙参、石斛、山萸肉、黑豆等;
如果是阳虚引起的虚火,不妨用点干姜、肉桂,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是阴阳两虚的,淡菜或者生蚝煲粥、煲汤就是不错的选择。
口腔溃疡和“火”密切相关,但如果是虚火而用了清热解毒的方法、脾胃积热用了滋阴降火的方法,反而可能起到反效果,导致口腔溃疡反反复复。即便是食疗也是如此。所以,别再一说起上火就要喝凉茶了。
怎样预防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岭南地区全年气候炎热,年平均温差小,阳气长期处于耗散和上浮的状态;同时海拔低、濒临大海,台风多、降雨多,湿气重。在岭南地区容易“上火”口腔溃疡也不是什么怪事,脾胃运化差或者元气比较虚弱的人,稍微吃点辣或熬夜加班,相当于是干柴遇上烈火,一点就着火了。那要如何预防呢?
1、保证休息是必须的,现代医学亦有发现,睡眠不足时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出现口腔溃疡等情况。
2、切勿暴饮暴食、饮食寒热过于偏颇,让脾胃能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有可能减少发作的次数。
3、通过云苓、白术、淮山、石斛、玉竹等食材调理,也可以使脾胃健运,改善上述体质情况。
4、另外,因为现代人晒太阳的机会远不如祖辈父辈,吹空调、吃冷饮的机会却多了很多,所以即使遇到是属于心火上炎或者脾胃积热这两种属于实火的口腔溃疡,也不宜清热泻火太过,以免损伤脾胃。
爱心提醒针对各个证型而推荐食材药性温和,基本能适合一般情况的需要。如果属于特别严重的,建议还是要及时当面就诊为好。
更多权威健康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广州互联网医院订阅号(weiyiguangdong)”
专家推荐张晓轩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扶阳流派工作室专职人员,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肿瘤方向)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师承杨志敏教授、柳长华教授、吕英教授、吴万垠教授。临床以人为本,用药以顾护患者元气为要,善于以圆运动理论为辨证法则,以中药汤剂、膏方、食疗等多种方法进行个性化调理。
擅长:儿童体质、孕前产后以及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调理,各种内科疾病如咳嗽、失眠、口腔溃疡、痤疮、便秘以及亚健康状态如易疲劳、易上火、易感冒等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