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牙”折腾过的人,上辈子积了什么德?

文 / 看雨听涛
2021-04-16 01:10

导语: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中的美人标准,延续到了今天。“齿如瓠犀”意指牙齿如瓠瓜的籽那样整齐、洁白。于是,牙齿矫正、美白成了堪比整容的“变脸术”。

有没有一件事,可以不分性别、年龄和经济水平地戳中每个中国人的痛点?有,牙齿。从对牙齿洁白和整齐程度的追捧,到“劳民又伤财”的看牙医经历,再到动辄让年轻人一掷千金的矫正牙套……

这条路,一旦走上去就再也停不下来了。甚至但凡听到这两个字,被折腾过的人就会想起曾经被它支配的恐惧。

却鲜少有人能说清楚,对牙齿执念一辈子的我们,又到底图什么?

为了珍珠般璨白的牙齿

与其抗争的一生

别看被新一代女明星带火了“美牙风潮”,但是中国人对牙的执念,却从来不是一个新潮流。甚至这种追求,在三千年前《诗经》的年代就被记录过。

那时,古人写美女就喜欢夸她“齿如瓠犀”,指牙齿像西葫芦里的种子一样洁白玲珑;而从“龌龊”二字的齿字旁也能看出,这个词语最早也是用来形容那些吃完东西不刷牙、不漱口,只会张口熏人的家伙。via《文选·张衡》

因此尽管老祖宗们还没有现代化的洁齿工具,也养成了饭后用浓茶漱口或配制牙粉的习惯。讲究点的还得“晨嚼齿木”——用牙齿咬开泡软的杨柳枝,把支出来的杨柳纤维当做天然牙刷,以达到吐气如兰的目的。

再到后来,文学大师鲁·甜品控·迅先生,更是用自己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一生,都是和牙齿问题抗争的一生。

因为家族遗传了不好的牙釉质,又酷爱吃糖果和小蛋糕,他在年仅49岁时就被拔光了所有牙齿,牙龈出血从来不停,成了靠一副全口假牙生活的“无齿之徒”。

“如果牙齿健全,决不会知道牙痛的人的苦楚,只见他歪着嘴角吸风,模样着实可笑”。

于是在鲁迅先生把自己与牙病抗击的历程字字泣血地记录下去后,看过文章的中国人也多少有些慌。

更可怕的,是这种痛苦还在他们去牙科诊所,近距离欣赏到各种“刑具”和不绝于耳的电钻声、哭闹声、呻吟声后,被一一映证了。

比如,你常常能看到“第一批90后已经因为看牙破产了”、“口腔医院能把人摧残成什么样”的段子。

这届年轻人本以为自己会等到七老八十、牙齿掉光后才会拥有假牙。结果23岁就已经收获了第一颗烤瓷牙,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刺激味道的牙医诊所也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贵是一方面,甚至有网友为了打治牙的持久战,干脆想嫁个牙医,痛苦不言而喻。

如果说牙病还只是被动受罪,那么随着近几年口腔健康宣传的推进,新一代年轻人对于牙齿的重视又到了一个顶峰,甚至开始主动折腾。并且不再局限于修补、拔牙这些基本方面,牙齿祛黄、口气清新、牙龈健康等都成了新潮流。

不像20年前会带孩子去做牙齿正畸的父母,一般都是家庭条件和开明程度不错的。顶着箍牙后被嘲笑“钢牙妹”和“铜牙哥”的风险,也要鼓足勇气为孩子的健康做投资。

如今的年轻人,可根本顾不上“每天戴满22个小时、顿顿吃饭都得摘、还要连换四五十次牙套”的麻烦。

为了一口宛如珍珠般璨白健康的“中产阶级牙”,大家什么苦都乐意吃。

整牙兴起

说白了还是颜值经济

中国人越来越重视牙齿的美观了。如果说上半张脸决定颜值的上限,那么下半张脸就决定颜值的下限。而影视剧中简单直接的“扮丑”,也是在牙上下功夫。尤其是以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电影里,最常见的手法就是通过大龅牙和牙齿色素沉淀,来营造一个性格怪异的形象。

当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是明星群体,他们大方公开自己的整牙经历:毛不易在综艺节目上示范戴着牙套如何喝饮料;杨超越在微博上记录自己刚戴牙套时合不拢嘴的感受;李佳琦整牙上了微博热搜;更早的时候小S出过一本书叫《小S牙套日记》……

牙齿正畸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人的颌骨可塑性很强,牙槽骨是人体骨骼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因此人的牙齿终生都在移动。从医生的角度而言,牙齿正畸的最终目的是调整咬合,让牙齿排列整齐;而牙齿是否整齐,直接决定颜值。通过牵引,很多人即便不动刀,也能给颜值带来质的提升。

另外,牙齿排列会影响脸型,尤其是侧脸和嘴部。嘴凸、开唇露齿、嘴角下垂、露龈笑等错颌畸形的表征,除了影响人的外貌,在心理上也会形成一定障碍,让人在社交场合变得寡言、缺乏自信。出现牙齿排列拥挤、牙齿稀疏或龅牙等问题,可以通过正畸来解决。

在发达国家,接受正畸治疗的有三分之二是青少年。他们一般从12岁开始接受正畸治疗,这也是正畸治疗的黄金期——借助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潜力,牙齿移动得比较快,治疗周期较短,治疗效果也更好。

不只是正畸,近几年国内与口腔医疗相关的项目都在高速发展。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我国共有口腔相关企业16.28万家,其中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的共12.71万家。2015年至2019年,国内口腔企业注册量逐年递增,2019年是5年间企业增量最多的一年,共新增2.31万家。目前,虽然关于成人和青少年正畸治疗的比例没有官方数据可供查询,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成人还是青少年,都在急剧增长。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口腔医学已经不再把年龄列为是否矫正牙齿的衡量标准,真正制约矫牙的条件,是牙周的健康与否。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矫正意愿强烈,也能配合医生,在矫正牙齿上花的时间不会长于青少年。只要牙周情况完好,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做牙齿矫正。

在发达国家

整齐干净的牙齿是中产的标配

从很多电视节目中也可以看出,无论是明星还是政要,几乎都拥有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这似乎也在向公众暗示,一个人如果不能拥有一口好牙,就无法获得通往上流阶层的社交通行证。牙齿,似乎成为一个符号,一张嘴,便能把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暴露无遗。

在欧美,牙齿与体重成为衡量出身的标准。一个乞丐,穿上名牌服饰、换个发型,好好改造一番,单从外表上看,或许俨然上流社会人士。但如果这个乞丐的牙齿不好,就会暴露他的出身。一个人可以从衣着打扮上模仿上流人士,但牙齿是无法模仿的。

因此,中产及以上阶层人士有这样一个共识:牙齿是需要定期维护、保养的消耗品。早晚两次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和牙线;哪怕牙齿没有任何症状,也要定期洁牙、看牙医。既然牙齿健康被当成身份象征,那么对牙齿的护理也就形成了一种文化。

“好莱坞”式大白牙

在人际社交中,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需要展示自己的口腔状态。

正如得体的穿着能够给人带来自信一样,牙齿变成了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的重要手段。

尤其当你真诚地对外界绽放笑容时,更决定着能否在每次亮相的时候都能够呈现最好的自己,热情地面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