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20岁小伙口腔、手脚出现点点黑斑,原是这个“罕见病”的征兆
人各有“痣”,“雀斑”“黑痣”不知不觉爬上自己的脸,非常影响颜值,让人甚是烦恼!有一种黑斑专门长在口唇、口腔内黏膜、手指尖、脚指头以及肛门的周围,然而,此“斑”非彼“斑”,如果生活中碰到这种情况,尤其是小孩子,一定不要忽视了消化道问题!因为这种黑斑很可能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黑斑息肉综合征向我们发出的报警信号。

近日,惠阳一位20岁的年轻男子小陈(化名),持续腹部隐痛已达3个月之久,近日,腹痛越发厉害,并出现饭后呕吐的症状,于是紧急到三和医院急诊科就诊。

惠阳三和医院普外科 副主任医师 周心奇:当时这个病人是腹痛肠套叠 肠梗阻送到我们医院来的 经过检查发现 这个病人口唇周围 面部 身上多发色素沉着 然后我们做了肠镜发现 小肠有多发息肉

小陈的口唇周围、指尖和脚趾都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点,经了解病史,小陈十年前做过一次开腹手术。结合检查结果,医生初步诊断他患罕见病——黑斑息肉综合征的可能性极大。

惠阳三和医院普外科 副主任医师 周心奇:这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的疾病 跟我们基因突变相关系 (患者)一般是零到两岁左右 两岁之前会出现口唇周围 面部全身多发的色素沉着 第二个是(患者)九岁之前 会出现小肠息肉 一般以并发症的症状出现为主 比如出现腹痛腹泻 肠梗阻 出血等相关症状就诊的时候才被发现的

医生表示,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发病率大概在8千分之一到20万分之一,约有50%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黑斑息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不一,个体差异很大。主要的两大症状为: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多发息肉。

黑斑息肉综合征有特别容易发现的“标志”,那就是皮肤黑斑,它可以是黑色、棕黑色或褐色的,形状也可以呈椭圆形、圆形或者梭形,大小一般约 1~5mm,还有一个特点,这种皮肤黑斑在婴儿期即可出现,可在青春期或成年期减退或消失。

过去医学界认为胃肠道息肉属错构瘤,不是癌前病变,不存在恶变可能,但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为典型的恶性肿瘤高发人群,肿瘤发病率约为23%。小陈的案例是惠阳三和医院建院以来,第三例被确诊的黑斑息肉综合征,医生在他小肠里发现有早期恶变倾向的肠管巨大肿瘤。所幸发现及时,该肿瘤是早癌,只要截断性切除那段肠管即可,术后也无需放化疗。

惠阳三和医院普外科 副主任医师 周心奇:(患者)一生易患肿瘤的风险大概达到93%左右 最常见的是在我们的胃肠道 会出现恶变 发生几率 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概率达到57%左右 比如说发现小孩有色素沉着 然后出现一些肠套叠症状的时候 我们要警惕是一个疾病 做好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和产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