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身体最坚硬的部位,却最容易坏:3分钟带你龋齿的来世今生

文 / 爱牙网
2020-12-08 11:35

牙齿

可以说是人体全身上下最坚硬

却又是最软弱的部位

据《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不同年龄龋齿率为:

3岁年龄组的乳牙患龋率为 50.8%;

4岁年龄组的乳牙患龋率为63.6%;

5岁年龄组的乳牙患龋率为71.9%;

12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为 38.5%;

35-44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为89.0%;

55-64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为 95.6%;

65-74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为 98.0%。

龋齿不仅仅是牙齿变黑那么简单,它意味着你的牙齿正在慢慢地坏掉!

那龋洞是如何发生的呢?

口腔内37度湿润的环境是非常适合于细菌生长的,它会在牙齿上附着形成牙菌斑或者生物膜,来侵蚀我们的牙齿。

这些细菌并不能直接腐蚀我们的牙齿,它们在牙齿表面集体住下来,当我们开始进食的时候,它们就会代谢我们饮食中的糖,这种代谢会产生大量的酸,这种酸对牙齿表面的牙釉质来说,是致命的。

如果不及时对酸性的口腔环境进行清理,这种酸会一点一点腐蚀牙釉质,正常情况下我们在没有吃糖的情况下,口腔内的酸碱度往往是中性的;而当我们进食以后,唾液会呈酸性。当你的口腔环境长期处在酸性的状态下,牙齿就会出现脱矿的现象,也就是说牙齿外部的牙釉质变软了。日积月累就会形成龋,最终形成龋洞,龋齿就这样形成了。

龋齿都有哪些类型?分别有什么症状?

龋齿可以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1、浅龋

龋蚀破坏只在釉质内,初期表现为釉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表面粗糙。继而形成表面破坏。

邻面龋开始发生在接触面下方,窝沟龋则多开始在沟内,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发生在窝沟口时才可以看到,但儿童牙齿窝沟口处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着,牙医如果检查不仔细也会误诊或漏诊。浅龋是没有自觉症状。

2、中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病儿对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后,症状立即消失。这是在为牙本质对刺激感觉过敏的缘故。中龋及时得到治疗效果良好。

3、深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患儿对冷、热、酸、甜都有痛感,特别对热敏感,一败涂地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续一定时间才逐渐消失。这时多数需要作牙髓治疗以保存牙齿。

导致龋齿的原因是什么?

龋齿发生是多个因素长时间累积作用的后果。我们都知道巧克力、蛋糕含糖比较多,还要控制隐形的糖的摄入:比如加糖的咖啡、牛奶、饮料等。

另外还得把牙齿刷干净,用牙线清洁牙缝、用含氟牙膏等。合理饮食、良好口腔卫生、使用氟化物,定期口腔检查,只有这些环节都做到了,而且要长期坚持,才能拥有一口好牙。

预防龋齿,让这4种行为要避免

1.避免高糖饮食

口腔中的细菌会将糖转化为某些酸性物质,侵蚀我们的牙釉质,造成龋齿。长期食用偏甜的食物会增加发生龋齿的可能。

高糖饮食对牙齿的伤害不能小觑。《柳叶刀》曾发布的口腔卫生专辑中提到,主流的食品和饮料品牌利用其与口腔研究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使相关研究更多地关注木糖醇、口腔卫生指导、含氟牙膏和无糖口香糖等龋齿预防措施的商业应用,从而转移对其糖类产品危害的注意力。

图片来源:lancet微信截图

2.不要吃得太精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医师魏帼在2018年03月02日健康时报饮食版刊文表示,精制食物更易导致龋齿的发生。如精白米、白面、饼干、面包等,这类食物容易黏附在牙齿表面或牙缝中间,不易清洗,以至于最后被口腔微生物发酵、产酸,引发龋齿。

平时饮食中,主食三分之一可以换成粗杂粮,如小米、糙米和红豆等。

3.刷牙方式不正确

刷牙要采用贝氏刷牙法,牙刷应选择一把大小合适的牙刷,牙刷头的大小应该等于2个半到3个牙齿的宽度。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

4.定期洗牙、看牙

有些牙菌斑没有办法被刷掉,加上每个人牙齿的矿化程度不同,即使吃糖少、好好刷牙,牙齿也可能出问题。

所以推荐一年洗2次牙,但实际也看个人平时对牙齿的维护情况。尤其是牙龈出血的时候,确实该去洗洗牙了。

最后提醒:网上有很多流传的止疼方式,比如嚼花椒、掐虎口、拔火罐,这些都不可取,如果发生了牙疼,疼痛很剧烈,可以暂时性的服用一些止痛药物,然后尽快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