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牙阶段容易炎症?这个阶段如何护理?科学方法塑造一口好牙
婴儿在6个月以前没有牙齿,吃奶时,靠牙床含住母亲乳头,进食其他半固体无渣食物时,也靠牙床将食物压烂,牙床是一道半圆形粘膜突起,比较坚硬,可以上下合拢。到6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出牙,出牙是牙齿发育和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出牙的过程是覆盖牙齿上的牙槽骨自动吸收,牙根生长,将牙冠顶出牙龈。当牙冠将牙龈顶开一个小口以后,牙冠与牙龈之间的潜在间隙与口腔相通,口腔里的细菌就会进入这个间隙,可使牙龈发生轻度炎症,出现红肿痒痛。

出牙的时间和顺序是有一定规律的,下牙略早于上牙,常常是成对萌出,6~9个月出门牙,12~14个月出第一颗大牙,14~18个月出犬齿,第二颗大牙则要到2岁时才长出,但是不同孩子经常有差异。若l岁时未萌出门牙,或3岁时未出齐20颗乳牙,则要到医院检查是否发育有障碍。

婴儿出牙时一般无特别不适,但个别婴儿可出现突然哭闹不安,咬母亲乳头、咬手指或用手在将要出牙的部位抓划,口水增多,甚至有的婴儿会发烧,食欲不振,腹泻和生口疮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牙龈轻度发炎有关。

此时,母亲要耐心护理,分散婴儿的注意力,母亲不要用手或筷子去抓划牙龈。若小孩自己咬破或抓破牙龈,可涂少量龙胆紫药水,一般不需服药。因为一旦牙齿萌出,牙龈红肿和上述症状就会自行消失或减轻。
由于出牙与婴儿添加辅助食品的时间几乎一致。婴儿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能是出牙的反应,也可能是抗拒某种辅食的表现,可以先暂停添加,观察一段时间就可知道。

婴儿在6个月后,开始对小食品感兴趣,大人可把蔬菜果条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示范给他看如何吃,让他学习,他可随时拿来咬嚼,在进食时,他如果要吃,也不要阻拦。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婴儿就会脱离只会吮食物的阶段,而学会咀嚼。

婴儿经常吃些蔬菜果条,不但有利于改掉吮手指或吮奶瓶嘴的不良习惯,而且还使牙龈和牙齿得到良好刺激,减少出牙的痛痒,对牙齿的萌出和牙齿功能的发挥都有好处。

婴儿在咀嚼食物时,必然增强整个牙颌系统的运动,这种功能性运动对整个颌面和牙齿的生长发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使颌骨变得更加强大和与其他部位更加协调,以便乳牙和将来的恒牙能整齐地排在上面,保证成年时有一口漂亮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