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人的口腔疾病,复发率50%,5年生存率只有一半…”

文 / 健康知识跟你说
2020-11-09 11:00

1

迈克尔·贝克尔博士不仅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名晚期口腔癌患者。

2015年,迈克尔偶然发现脖子上有一个3厘米的肿块。

最初医生认为是阻塞的唾液腺或其他感染。

经过活检证实,这是晚期口腔癌。

这种疾病会四处游走,蔓延迅速。

迈克尔参加了一项临床试验,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免疫疗法没有起效。

医生估计他只剩一年的生命期限。

这样的诊断结果或许抽去了许多人生存下去的勇气,但迈克尔决定乐观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他决心分享他的逆境和每天的胜利故事。

从诊断后的第一天起,迈克尔就一直在博客上发布关于他的抗癌之旅,被诊断为IV期头颈癌后的生活。

他还完成了一本自传《目标之旅:一个生物企业家的回忆录》。

这本书讲述了他一生与肿瘤行业打交道的方方面面:

从投资顾问、首席执行官,最后到达另一端,患者。

以及,他的双重身份,为后来人提供的忠告。

迈克尔患的口腔癌是头颈癌的一种。

它的风险因素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也就是俗称的HPV感染相关。

实际上,大约有25%的口腔癌是HPV病毒感染引起的。

每年,美国约有9000人被诊断患有可能由HPV引起的口腔癌。

男性比女性高出约4倍,迈克尔就是其中之一。

据美国CDC统计:

目前,美国大约1\4人口感染了某种类型的HPV。

而在中国,大约5个女性中就有1个是HPV感染者。

HPV很常见,几乎所有有性生活的男性和女性在一生中都会短暂地感染过HPV病毒。

但是,HPV病毒并不只感染生殖器官。

口腔、咽喉,也是HPV的感染对象,它们被称为“口腔HPV”。

HPV导致的癌症虽然可以传染,但它们也是少数能够预防的癌症。

研究发现:

HPV家族有17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引发癌症的风险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组。

低风险类型引起疣,高风险类型会导致癌症。

几乎所有的宫颈癌是由于两种类型的HPV感染引起的。

70%的宫颈癌都与HPV16和HPV18病毒相关。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身体免疫系统会在两年内自动消灭HPV病毒。

但是,在一些人中,HPV感染会持续存在,还可能导致疣或癌前病变。

2017年,来自美国纽约的珍·科斯达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她被诊断出第四期口腔癌,割掉了95%的舌头,在两年内减重约226公斤。

科斯达说:

症状从2015年开始出现的,她用电话订餐时觉得嘴巴疼痛,她寻求牙医的意见,但医师却将她舌头上的白色小凸起物当成病毒。

当科斯达终于找到认真聆听她抱怨身体不适的医师,一切为时已晚。

她发现她已经患上第四期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已扩散到她脖子的淋巴结。

手术风险很高。

需要移除她95%的舌头,然后再用手臂皮肤重建舌头。

如果过程不成功,她的余生可能需要用喂食管进食,还需要靠呼吸器呼吸。

2

NCI的科学家报告说:

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人们中,1983-2002年期间口咽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HPV病毒是潜在致病的原因。

事实上,口腔癌比宫颈癌更可怕。

在各种癌症中,口腔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5.6%。

与癌症的其他部位相比,口腔癌更容易转移,治疗费用高昂,预后也一般。

5年生存率只在60%左右。

除了感染HPV病毒外,食用槟榔是导致口腔癌迅速发展的原因。

槟榔是国际公认的强致癌物,在中国,却有超6000万人在津津有味地食用。

至今,槟榔的销量还在保持每年20%的增长。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泡酒,永垂不朽”。

这句流传民间已久的段子为小小的槟榔赋予了神奇的光芒。

在九几年,槟榔便火爆于中国湖南的湘潭等地。

无论男女老少,人手都有一包槟榔,不管在做什么,嘴巴总是嚼个不停。

在某些专卖店甚至卖到几百上千一斤,但也未阻挡槟榔的畅销。

进货价3元到8元,卖出去就是10元到20元,这是一桩不会赔本的买卖。

吃槟榔的人,难道不知道槟榔致癌吗?

知道,但却忍不住。

槟榔本身含有一种槟榔碱的兴奋因子,也被称为“可以嚼的尼古丁”。

它可以使人兴奋,却也容易上瘾。

时间久了,极易使人产生依赖。

就像毒品一样,你可以轻易沾染,却无法快速摆脱。

运气好的人,只是牙齿变黑、牙龈萎缩;

而那些运气不好的人,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和痛苦。

很多烟民在抽烟时会同时配上咀嚼槟榔,使效果加倍,却也使身体承受双倍打击。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嚼食槟榔者患口腔癌的风险为不嚼者的28倍,若加上吸烟,风险为一般人的123倍。

如果嚼槟榔20年,患口腔癌的风险是5%,但如果同时还吸烟,风险要再增4倍,约20%。

2017年湖南省男性发病前十位癌症构成中,口腔癌位列第七。

在多项研究中也显示,湖南省口腔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口腔癌患者80%有吃槟榔习惯,而口腔癌发生率和嚼食槟榔人口增加有关。

嚼食槟榔人患口腔癌机率比一般人高几十倍之多。

美籍口腔专家陶霖教授曾表达对中国槟榔业的看法:

若不限制槟榔,10年后,每年大约有25万人因嚼食槟榔患上口腔癌;

20年将超500万人患口腔癌。

槟榔嗜好者中,最常见的癌前病变是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比如口腔软组织变硬、口难开、舌难伸。

这种病变是吃槟榔者所独有的。

在槟榔流行地区,口腔粘膜下纤维化的病人比比皆是。

当前,现代医疗水平还不能治愈所有癌症,特别是口腔癌。

预防口腔癌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槟榔。

如今,槟榔业已不仅限于某个地区,正在向大规模工业化超速发展,各类槟榔产品向全国各地迅速泛滥。

嚼食槟榔获得的快感是短暂的,痛苦难熬会让嚼食者用一生来偿还。

3

10个口腔癌,9个嚼槟榔。

平均死亡年龄为56岁,比其他癌症早10-20岁。

这些黑色的果子,正慢慢把他们拖入了口腔癌的深渊,也在不知不觉中“收割”着他们的命。

在湘潭市一家医院的肿瘤科病房里,49岁的敬思军整个人虚弱的躺在床上。

旁边站着的,是已经身心俱疲的妻子贺常红。

纱布下盖着的,是被切开的气管。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住院了。

第一次手术,切除了部分软腭与2\3的舌头。

从那以后,吃饭喝水经常被呛到,说话也含糊不清,甚至无法咳痰,只能用棉签伸到嘴里把痰挑出来。

家人常常安慰他,命保住了就行,别的就忍忍吧。

没想到,一年后,肿瘤在口腔左侧复发了。

这一次,他的气管被切开。

一根导管从鼻孔插入,直抵胃部,靠营养液维持着他的生命。

他,仅仅是活着,而已。

43岁的刘桑果对眼前的一切已经麻木了。

刘桑果的大部分左脸已经被“割掉”,萎缩的脸皮陷成只有拳头大的深坑,看起来狰狞又恐怖。

一年前,他接受了口腔癌手术,他的左脸下颌、左牙床和淋巴都被切掉了。

术后,他的左眼神经被压迫,如今已彻底瞎了。

他就这样躺在病床上,非常费力的讲诉着自己的故事。

沙哑而模糊的话语从喉咙中挤出来,有一种压抑的恐怖。

7月,他被查出癌症复发,癌细胞已转移至肺部和大脑。

这是《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报道中的一事例。

而在湖南,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当地大大小小的医院发生。

他们被割掉舌头,被切去牙床,有的被割掉了半边脸。

一旦癌变,就意味着死亡。

槟榔,早已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

在槟榔之乡,湖南湘潭,更是因嚼槟榔的民俗而口腔癌高发。

据《中国牙科研究杂志》报道:

2016年以来,长沙市与槟榔相关的口腔癌病例累计有8222例,整个湖南省约2.5万例。

湖南省是口腔癌发病的重灾区,90%以上都与槟榔相关。

但因预后较差,超过半数以上的患者手术治疗后会因为癌症复发而死亡,五年生存率约为50%。

即使手术成功,也会带来面部外形和功能的高度损害。

就像《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中被报道的事例一样。

尽管口腔癌在我国的癌症中,并不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的癌症。

但最近几十年,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

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人患口腔癌,约有12000人因口腔癌致死。

口腔癌中,最常见的是“舌癌”。

和多数癌症一样,舌癌也是从轻到重,由口腔溃疡慢慢发展晚期。

但是,因其较高的复发率,舌癌被认定为世界难于攻克的疾病之一。

不仅恶性程度高,转移到淋巴导致淋巴癌的概率高达60%-80%。

尽管,舌癌的发病诱因暂不明确,但有相关研究发现:

吸烟越早、烟龄越长,发病风险越高。

每天吸烟15支+饮酒2两,口腔癌发病可高达7.28倍。

4

世界公认牙齿健康最好的国家是美国。

BBC在谈论美国人的牙齿时,曾引用一位爱尔兰学生的感慨:

“你很容易辨别出哪些是美国人,即使让他们穿上爱尔兰人的服饰也能认出来。

因为他们有个显著的特点,都有着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

美国人将牙齿健康视为一种礼仪文化,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50%的美国人平均一年会见两次牙医,儿童更是从小抓起。

而在中国,就医方面,5岁儿童与12岁儿童口腔问题的咨询检查就诊率仅在40%左右。

多数人的看牙意识还停留在“牙疼不是病”的概念。

据《第三次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全民口腔患病率高达97.6%,达到牙齿健康标准的人口不足1%。

牙科被定义为健康最后的10%,却也是被大众最忽视的地方。

口腔疾病的问题来源多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牙病与多数现代病症一样,如果无法改变生活习惯,没有定期去医院检查的习惯,它还会复发。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护牙齿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方式。

口腔疾病不是小问题,应该得到每个人的正视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