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之殇:割面酷刑!小小的黑色果实,导致90%口腔癌发生
与肺癌、肝癌这类高发的癌症相比,口腔癌在中国的患者群体并不是那么多。
同样的,与肺癌、肝癌这些难治癌症相比,由于口腔癌就发生在患者口腔内,它非常容易在早期就被发现。经过手术、放疗等治疗手段,口腔癌的治愈率远高于一些难治癌症。
但是,口腔癌却被称为癌症中“最可怕的恶魔”。原因在于口腔癌手术必须确保肿瘤完全被切除。于是,患者的牙床被切除、舌头被切除、脸庞被割裂。这样堪比酷刑的肿瘤切除手术,在口腔癌的治疗中比比皆是。
狰狞的伤疤和残缺的面部,都很容易让患者们丧失作为一位正常的“社会人”所具备的属性,狰狞的手术痕迹诉说着口腔癌这个恶魔来过的痕迹,也带来了人们怪异的眼光。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来源于一颗小小的黑色果子——槟榔。这些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他们都曾是槟榔的痴迷者,黑色的果实把他们拖入了口腔癌的深渊。
一则关于戒嚼槟榔的宣传广告
1
那些把我们拖进深渊的
我们往往甘之如饴
对于健康的认知,我们往往是矛盾的。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脍炙人口的健康口号每个人都听过。烟草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中吸烟者罹患肺癌的可能性远比非吸烟者高得多,最甚者发病几率相差14倍。尽管如此,中国烟民的数量依然居高不下,节节攀升:美国2018年癌症报告:患癌人数持续下降,值得中国3.2亿烟民深思
烟草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但它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可能会是十年,或是二十年,或是更久。但还有一个更加可怕的致癌物正在中国”口口”流传——槟榔。
超过90%的口腔癌都与槟榔直接相关,并且它的致癌性并不需要时间来积累,对那些重度嚼食者而言,短短几年,它可能就会把一个健康的口腔塑造成为口腔癌的温床。
可怕的是,人们远未意识到它的危害。槟榔,这颗黑色的果子正一步步蚕食中国人的口腔健康。
很多读者可能对槟榔并不熟悉,甚至都没有见过它的样子。但在我国某些地区,槟榔就像生活中常备的口粮,成了人们见面互递槟榔的“社交礼仪”。海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份深受其害,其中以湖南最甚。
早在2012年,槟榔就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了一级致癌物。这可不像WIFI、红肉等2A、2B类”尚未确定是否会引发癌症”的物质,而是明确可能诱发癌症的1类致癌物。名单中,槟榔果、含烟草及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都榜上有名。与其一同被列为一级致癌物的还有黄曲霉素、马兜铃酸、石棉等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
我们对黄曲霉素、石棉等强烈致癌物畏之如虎,但却对同是1类致癌物的槟榔、烟草、酒精(乙醛)视而不见,这正是我们一个很可笑的矛盾。
槟榔与口腔疾病,甚至是口腔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在医疗界已是公认的事实。
2
槟榔,寄生于舌尖上的庞大产业链
《中国牙科研究杂志》报道:2016年以来,长沙市与槟榔相关的口腔癌病例累计有8222例,整个湖南省约2.5万例。
当年曾有纪实报告《槟榔王国里的“割脸人”》,掀起一股抵制槟榔的之风,可风过无痕,在疯狂的营销下,嚼食槟榔之风席卷重来。
槟榔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原产地马来西亚,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槟榔种植和消费国。
在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咀嚼槟榔是一种传统习俗,在中国湖南、海南等地区,两个熟人见面,除了相互敬烟,还会从兜里掏出两颗槟榔,一边聊天,一边津津有味地咀嚼。
令口腔医学界更加忧虑的是,槟榔,这次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地潜入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作为一种具有成瘾性的“软性毒品”,它的极速传播超乎想象。
3
槟榔,是提神醒脑续命还是害命
“工作熬夜来一颗,提神醒脑,比吸烟、喝咖啡更有效,冬天来一颗,汗流浃背,好过保暖内衣。”
中医记载,槟榔的功效是“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破症结,驱虫,行水,属驱虫药。”
据研究表明,槟榔碱是槟榔的主要保健和药理活性成分,可以杀虫,尤其是对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有较强的瘫痪作用,使蛔虫中毒。
同时,它还可以使得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时可使瞳孔缩小。另外可以增加肠蠕动、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及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等。
无论以上所说的药用效果大小和真假,吃完槟榔身体发热、精神充沛是槟榔爱好者的共同认知。槟榔带来快感,让人产生依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咀嚼槟榔的行列中来。
其实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槟榔体验并不好,“像被扼住了喉咙”,头晕,胸闷,心跳加快,一股锁喉的感觉令人几乎要打120。但是很多年轻人的好奇心,不服输以及从众的群集效应,让他们又开始第二次第三次,逐渐成瘾而沦为槟榔的忠实客, “软性毒品”就这样普及开来。
4
嚼槟榔真的那么可怕吗
打开中国人群口腔癌分布地图,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口腔癌的发病人群密度与槟榔的流行程度高度一致,大多分布在我国中部、西南部地区,尤其以湖南、广西等地为主。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以下简称),是嚼食槟榔的特异性疾病,几乎只有嚼食槟榔的人群会患上这种疾病。这个拗口的疾病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危害,但它其实已经属于癌前病变的范畴。
OSF主要的病情表现是咀嚼疼痛、咀嚼无力,口腔脆弱易出血等症状,非常容易对生活造成影响。发展到后期,患者甚至会出现嘴巴为“樱桃小嘴”,难以咀嚼的情况。
与此同时,OSF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它并没有治疗的特效药,患上这种疾病以后,只能通过身体缓慢恢复来减轻它的伤害。大部分OSF患者沟通中在患病之前,并没有认识到槟榔的危害,跟着身边的朋友进行了尝试,几次后便上瘾了。
所幸,槟榔的成瘾性并不象毒品那么严重,想戒掉也不是特别困难。部分嚼食者在认清了槟榔的危害后可以彻底地戒掉并不再复食,虽然经过治疗后口腔粘膜病变恢复比较缓慢,但是毕竟避免了病情的发展与恶化,多半是会最终康复的。
然而,更为现实的情况是嚼食槟榔既不是法律所禁止的,而且有很多的槟榔客完全抵制这种医学科普。一位OSF患者把我们的槟榔致癌科普发到了槟榔爱好者微信群里想唤醒他们,立马就被踢出去了。
如果OSF向口腔癌突变,预后将变得非常差,因此早期干预阻断病变发展显得极其重要。
在这里,咚咚肿瘤科也想呼吁所有“槟榔客”们以及对槟榔抱有好奇的读者们:
及时止步,即可拯救自己,拯救朋友。
珍爱生命,远离槟榔。
请以图为戒,告知身边亲友,早日戒嚼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