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有黑点、塞牙、缺牙…是小事?牙医表示:不加重视,后果严重
人人都希望拥有一口亮白完好的牙齿,但实际上,牙齿有问题的人不在少数,而真正重视牙齿健康的却少之又少。
牙不好最直接的就是影响咀嚼,时间一久,胃肠道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无法正常工作;牙龈发炎时,口腔细菌也可能会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抵达心脏,增加心脏疾病风险;另外,《美国老年医学学会杂志》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显示,牙病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机率……
由此看来,守护牙齿健康很重要,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往往是牙齿疾病的征兆,我们要学会辨别。
1
暗藏危机的牙齿“黑点”
不少人的牙齿上会出现小黑点,刷不掉,抠不掉,但不痛不痒,也不影响咀嚼,就不把它当回事了。但实际上牙齿小黑点的背后,也有大隐患!
造成牙齿出现小黑点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
色素沉着
长期吸烟、爱饮浓茶、爱喝咖啡等习惯都会在牙齿上留下污渍,而若不注意口腔卫生,不正确刷牙,就会造成牙齿污垢、色素沉着,形成黑点。但此类情况可以通过洁牙去除。
2
龋齿
牙齿出现了或深或浅的龋坏,从表面看也是一个黑点,通常位于牙窝处。
刚开始出现小黑点时,处于浅龋阶段,即牙釉质受损,牙齿并无明显感觉,此时可以做填充治疗;
若任其发展,小黑点会逐渐变大,牙齿遇冷、热等的刺激时会有酸痛感,此时发展到中龋阶段,病变破坏到牙本质浅层了,需要及时做填充治疗;
小黑点变成黑洞,吃东西的时候食物会嵌入,牙齿有明显痛感,此时已到了深龋阶段,及时做填充治疗还能保住牙髓。
若还置之不理,病变侵入牙髓组织,变成急性牙髓炎,牙髓炎没有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根尖周炎,严重时会导致面部肿胀、牙齿松动、临近的淋巴结肿大,有时还会引起血液感染,危及其他器官。
龋齿的罪魁祸首是口腔中的某些细菌,但从初期的变色到最终形成龋洞,通常需要1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因此,多留心自身的牙齿状况,当牙齿上出现黑点时,一定要及时检查治疗,这样才能把龋坏扼杀在萌芽阶段。
2
经常塞牙也是病
每次吃完东西后最尴尬的事情就是食物塞牙缝,很多人饱餐后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但他很可能在用舌头和牙缝中的残食“艰苦奋斗”!
据调查数据显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90%以上都有塞牙现象。塞牙其实算是个大众病,只不过很少有人把它当回事……
经常塞牙后果严重
①龋齿:残留在食物中的细菌会慢慢腐蚀两侧的牙齿,出现龋齿。
②口臭:食物长期塞在牙缝里,会发酵出异味,从而产生口臭。
③伤害牙周组织:塞在牙缝的食物不仅会刺激牙龈乳头,而且食物长期存留在口腔,会滋生细菌,加重牙龈组织的炎症。
导致塞牙的原因
①牙齿排列不整齐:此类情况很容易导致食物嵌塞,可以做个矫正治疗。
②牙齿过度磨合:牙齿的咬合面都有窝沟,咀嚼好的食物会顺着窝沟被排出,不滞留在牙缝附近,而随着年纪增大,或有磨牙习惯的人都会有牙齿过度磨损的情况,食物排溢不畅,就会引发塞牙。
③智齿:智齿生长方向不正常,有的倾斜生长,有的长了牙尖,这都会使食物有机会挤入牙尖隙内。不仅容易塞牙,还可能挤压到前牙。
此类情况最好还是将智齿拔掉,特别是备孕时,建议做个口腔检查。
④患牙龈炎、牙周炎:此类患者牙齿普遍松动、牙龈萎缩,牙齿间隙变大就会经常塞牙。
此种情况及时治疗很关键,但牙龈的萎缩比较难恢复,有时需要配合经常性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牙齿。
3
缺牙不补危害多
牙齿缺失并不只是老年人才会遇到的情况,据调查显示,25-44岁的中青年人群缺牙率在23%-25%,而缺牙修复率仅30%左右!
很多人都觉得缺一颗牙齿没什么大不了,毕竟还剩余二十多颗呢,但一颗牙真的无足轻重吗?
牙科专家表示,缺牙不补危害大!
1
余牙遭殃
缺牙空隙,邻牙会失去约束和支撑,两边的牙齿就会逐渐倾斜,变得松动甚至脱落;而与缺牙有咬合关系的对颌的牙齿,则会变长,易引发龋病或牙周病。
2
影响面部美观
牙齿对于维持面部外观有重要作用。当多数牙齿缺失后,面部就会向内凹陷,面部褶皱就会增多,显得苍老。
3
诱发肠胃疾病
缺牙易导致牙齿松动,对食物就会失去咀嚼的“热情”,食物没有充分咀嚼就进入消化系统,久而久之会加重胃肠负担,增加胃肠疾病的发生风险。
由此看来,牙齿缺失应尽早修复,以免酿成严重后果。
4
护牙小妙招
除了要重视牙齿发出的“报警信号”,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利用护牙营养素,保护牙齿:
1
富含粗纤维食物
粗纤维食物被称为牙齿“清道夫”,能减少食物残渣存留在牙缝和牙齿周围,而且含粗纤维的食物,维生素C含量较高,而维C又是合成牙基质所必需的营养素。
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些芹菜、韭菜、豆类、菌类等。
2
氟
氟能与牙质中的钙、磷化合物形成不易溶解的氟磷灰石,一方面能阻碍细菌的生长,另一方面能有效预防细菌对牙质的侵蚀。
平常可以使用含氟牙膏,或用茶叶漱口。
3
磷
磷和钙都是牙齿的组成成分,能维持牙齿的坚固。根茎类蔬菜、豆类、谷类等都富含磷,可以适当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