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总塞牙!牙缝大,到底有多尴尬?
聚餐ing...
有那么一群人,总是吃着吃着突然抿起嘴巴、神情严肃。
不猜了,99.9999%是塞牙了呗。
别看他们表面神情风平浪静,其实嘴巴里的舌头正在使出十八般武艺:卷起、翻侧、定位、舌舔、撬出等等。
目的只有一个:弄出塞牙的食物残渣。
牙缝大,多尴尬?
有一种尴尬叫做:明明知道塞在哪儿,却怎么也抠不出。(弱小、无助、可怜、难受、香菇)
如果碰上劲道的肉类和金针菇,必定有异常惨烈的思想斗争,要么死忍不吃就当锻炼意志,要么任由牙缝敞开大门接纳它们。这两个堪称塞牙界的两大杀伤性武器啊,“塞牙人”对它们真是又爱又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牙缝会变大?
口腔的环境:很杂。
每天有各种食物残渣、脱落的上皮细胞、唾液和细菌等在口腔里混来混去,这些东西会形成一种附着于牙齿表面的膜状物质,其实就是牙斑菌。
平常我们刷牙时,很难完全清洁干净牙缝,那么牙缝就成为了牙斑菌最好的藏身之处,日积月累就能在牙缝越蚀越大。
食物残渣越是清理不干净,牙缝就越大;牙缝越大,就越容易藏匿食物残渣。
牙缝就是这么一天天被“蚀”大的。
长期塞牙有什么后果?
→口臭
牙缝中夹着的肉丝、青菜真的要留着过夜吗?怕会熏死自己吧。
食物残渣在唾液、细菌的作用下,不断被分解、发酵,然后发出难以形容的气味,大家都知道,就是口臭!
→牙龈发炎
其实,比较惨的还是牙龈。如果塞牙的食物残渣太大,对牙齿和牙龈都有挤推的压力,迫使牙龈发炎、肿胀,甚至造成牙龈出血。
最后,牙痛牙酸牙胀。哭唧唧,没想到最惨的还是自己。
→蛀牙
藏匿在牙缝中的细菌,在一个相对狭窄近似封闭的环境继续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的酸性物质会导致牙齿表面脱矿,然后引发蛀牙。
到时要拔牙、补牙、种植牙,痛的是自己、花钱的也是自己。
与其让塞牙演变到拔牙补牙,不如现在想想办法如何不塞牙缝比较实际吧。
那能怎么办?
当然是:清洁牙缝。
把食物残渣、牙菌斑通通赶出牙缝,阻止它们继续破坏牙缝的健康,那么牙缝才能停止变大。
除了早晚两次刷牙之外,牙缝清洁还需要用到特殊“装备”。
装备① 牙线
优点:价格亲民、便于携带
缺点:清洁最里面的牙齿,稍费劲
适合人群:普遍人群均使用(这两种情况除外:佩戴牙套的话,中间的钢丝不便于用牙线;牙缝过大的人,用牙线清洁的效果不是特别好)
装备② 牙间隙刷
优点:操作方便,便于携带
缺点:价格稍贵
适合人群:爱塞牙的老年人、牙周病患者
装备③ 冲牙器
优点:使用方便、不费力、效率高
缺点:不便于携带、贵
适合人群:佩戴牙套、患牙周病、牙缝较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总结一下:
想养护一口漂亮的牙齿?以下4点要认真做好了。
1.早晚两次刷牙——至关重要
2.牙线、牙间隙刷——刷牙的补充
3.每半年至一年洗一次牙——必要事项
4.漱口水——化学抑菌、改善口腔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