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哮喘患者:吸入气雾剂的这个小细节,您注意到了吗?
临床上,吸入气雾剂广泛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预防、治疗。它通过口腔直接吸入到气道,起效迅速,全身不良反应少,同时具有价格便宜、携带方便的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朋友喜爱。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很多病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存在“有雾就有药”的误区,导致无效用药,甚至引起病情反复。这个小细节您注意到了吗?
一个无效吸入导致哮喘控制不佳的病例门诊有个10岁的小孩,被确诊为哮喘,医生给他处方了辅舒酮(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每次一揿,早晚一次,原本这个药只能用一个月。超过一个月虽然能喷出雾气,但喷出的雾气是没有药物成分的。他的家长却错误的认为,药瓶里有雾就是有药,所以一直在用。后来哮喘控制不佳,再次复诊,才发现是无效吸入。我们在门诊随机调查发现,不少病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存在这种错误认识的还不少。
为什么不能通过气雾剂是否有雾来判断还有没有药物?我们常用的控制慢阻肺、哮喘的气雾剂,是压力定量气雾装置,它将吸入药物与抛射剂共同装封于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药物呈雾状物喷出,经口吸入沉积于肺部。揿压阀门可定量释放活性物质,药物分散成微粒或雾滴,经呼吸道吸入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简单来说,每按压一次,喷出的“雾气”中,除了药物,还有抛射剂。
临床上常用的辅舒酮(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万托林(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等都属于这一类的药物。无论是哪一种,如果超过规定使用次数后,按压药瓶所释放出来的气雾就没有药物而只有抛射剂了。如果这个时候,您认为还能喷雾出来,就还有药,那就是too young,too simple了。因此,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药物的使用起止时间、用药次数,避免没有药物的时候,仍在无效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