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

文 / 浙江新闻
2018-02-20 07:15

2018-02-20 06:18 | 禾点点

流口水!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

八宝饭、方糕、爆鱼、酱蹄髈……新春佳节,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跟亲人们围坐桌前,品味故乡的美食,抚慰满怀的乡愁。此时,美味演变成你我他“口腔里的情感共鸣”, 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物质载体。

嘉兴菜,浸透吴越之灵气,尽显水乡之温婉,孕育着一辈又一辈嘉兴人。现在就跟着小编去感受一下嘉兴各地舌尖上的美味,你都尝遍了吗?

流口水!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

海盐:澉浦羊肉

几百年来,羊肉在澉浦餐桌都是唱主角的。澉浦羊肉色泽红亮、酥而不烂、油而不腻,取自当地纯正湖羊烹制,历史悠久。传统的海盐人,尤其是澉浦镇上的老人们,不管刮风下雨,只要到了秋冬时节,都会来吃一口鲜美的湖羊肉。

流口水!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

西塘:荷叶粉蒸肉

“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说的是西塘古镇。而 “五味调百味香”,说的是西塘的传统名菜——荷叶粉蒸肉。几块五花肋肉,一把五香炒米粉,以荷叶包成粽子的形状,再辅以上丁香、八角等酱料,肉质酥糯,清香不腻。年节将至时,烫一壶小酒,呼两三亲朋,年味在酒香与荷香间袅袅而升。

流口水!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

乌镇:酱鸭

“一双石塔立东西,舟子传言是乌镇。 ”酱红油亮,脆嫩鲜美的乌镇酱鸡也是嘉兴过年的一大特色。以农户放养的土种雌鸡作原料,将整鸡原汁浸烧。出汤三次后,再加入精心搭配调味料和酱汁,长时间的小火慢炖让食材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香气浓烈,肉质鲜嫩。出锅后淋上的一层麻油,更是形成了其独特的嘉兴风味。

流口水!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

洛东:蹄髈

每到冬天,嘉兴新塍镇的家家户户都有腌制酱蹄膀的习俗。当地黑猪所产优质肉猪的蹄膀,在经腌、酱、晒等多道工序后,成为嘉兴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色泽红亮的蹄膀,用刀细细切开,肥瘦相宜,糟香四溢。

流口水!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

海宁:缸肉

缸肉,又名“东坡肉”。北宋时,苏东坡游历嘉兴海宁,惊喜缸肉之味美,大为推广,从此“东坡肉”便广为人知。而缸肉的用火之法在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礼记•内则》“淳熬”篇已有记载。朝代更迭,天地换新,嘉兴人却一直传承着这一古老的烹饪方法,至今已有七千多年。

流口水!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

长安:宴球

嘉兴海宁长安镇过年时,宴球是主人给宾客的一道特殊见面礼,以宴球之圆,蕴 “大团圆”之意。宴球选料讲究,主要原料为鱼,有白鲢、花鲢、草鱼三种,其中又以3斤以上的白鲢鱼最佳。细嫩活泛的鱼肉,配上肥而不腻的猪肉,捏制成球状,再在肉皮中滚上一圈,以旺火蒸上。出锅后,外脆里嫩,鲜香可口。

流口水!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

嘉善:黄酒

“闲倾一盏中黄酒,闷扫千章内景篇”。酒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一环。而嘉善黄酒,则是嘉兴文化中的一笔重彩。江南的冬阳下,温一壶黄酒,小酌一口,极为暖身。据史料记载,嘉善的酿造业在明清时代已非常发达,它用糯米作原料,加以陈年黄酒,采用传统配方酿造而成。酒液澄黄,醇香浓郁,回味无穷。

流口水!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

汾湖:螃蟹

持蟹饮酒赏菊,历来是文人们称颂的雅事。在才子辈出的嘉兴,汾湖蟹广受欢迎,是年夜饭中的常客。汾湖蟹蟹大螯小,色分红绿,蟹中独异。红者长细毛,绿者较光洁;因鳃为紫色,又名“紫须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之功效。

流口水!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

乌镇:长街宴

古时,江南小镇以“百户为坊,万户为市”,“坊”是乌镇的居民区单位,同时也组成了乌镇人特殊的社会团体,平日里走街坊、串邻里互增感情,而逢新春佳节,有钱的大户人家总是在坊间广开宴席,广邀邻里好友、往来过客,同享年福,街坊邻里们也沿街摆上桌椅,木桌相连,便形成了活色生香的长街宴。每年春节期间,从全国各地过来、在乌镇过年的人们围坐在一字排开的长方桌旁,就着热气腾腾的紫铜暖锅,吃着乌镇羊肉、酱蹄髈、喜蛋、油豆腐嵌肉等传统大锅菜,吃饱后再喝杯三白酒暖暖身子,和同桌的朋友拉拉家常,嘉兴年味在舌尖上流转。

流口水!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

桐乡:臼打年糕

年糕,有着“年年高”的吉祥寓意,又以香糯柔软的口感成为桐乡百姓过年期间最钟情的食品之一。用石臼手工打年糕是杭嘉湖地区的传统习俗,更是桐乡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农历年底,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淘米磨粉打年糕,少者打数十斤米,多者百余斤。打好的年糕甚至是新年中走亲串户的传统礼物,是民间祝福亲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臼打年糕看上去简单,其操作工艺却十分讲究。传统手工艺打成的年糕吃上去韧劲而有弹性,细细嚼来是一股甜甜的味道。

(原标题《自备纸巾!嘉兴人舌尖上的年味儿,隔着屏幕都流口水》。编辑黄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