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的罪魁祸首-胆固醇,你必须要知道的小知识

文 / 晓医生说
2021-03-14 19:06
随着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许多人都知道高胆固醇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高胆固醇食物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东西。然而,虽然大家知道高胆固醇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但与其相关的一些信息却知道的甚少。为了人们心脑血管的健康,以下介绍大家必知的十个有关胆固醇的常识。

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胆固醇,你不知道的十个小常识

1.高胆固醇血症偏爱更年期女性。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有助于使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然而,女性的这一独特优势在更年期以后就消失了。随着雌激素在更年期妇女体内的下降,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同样存在血清总胆固醇升高的风险。

2.高胆固醇血症也有遗传倾向。

虽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病,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遗传因素对胆固醇水平的高低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专家认为,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与遗传因素共同影响人体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因此,如果家族中直系亲属有人罹患高胆固醇血症,意味着你也需要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更为积极主动地将胆固醇控制在正常水平之内。

3.高胆固醇血症不只是吃出来的。

当你查出血清总胆固醇高时,更为重要的是找到原因。引起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原因包括饮食不良、缺乏运动、感染、精神压力和应激压力(如外科手术)等。有的放矢的采取防治措施,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

4.吃了降脂药也不能忘记运动。

服用降脂药物对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有限。通过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和运动,能够增强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5.高胆固醇血症的人要特别关注两种脂肪。

研究发现,高饱和脂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和全乳制品)和反式脂肪(存在于包装食品)会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些所谓的“坏胆固醇”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在饮食中避免这两种脂肪是非常重要的。

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胆固醇,你不知道的十个小常识

6.儿童也会有高胆固醇血症。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动脉狭窄)早在8岁时就会出现。美国儿科协会建议体重超重、患高血压或有心脏病家族病史的儿童从两岁起就应当定期检测胆固醇水平。有高胆固醇血症的儿童应当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并多参加体育锻炼。

7.胆固醇不只是有害人体。

很多人认为胆固醇是个坏东西。其实,高胆固醇对人体健康有害,但胆固醇本身却是人体多种生理过程所必不可少的。研究发现,胆固醇参与细胞及细胞膜的构成,在对生物膜的透性、神经髓鞘的绝缘性及保护细胞免受一些毒素的侵害等多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效用。只有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才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不能过低。

尽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较低,通常意味着一个人较为健康,但一项新的临床资料显示,一些癌症患者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也非常低。研究发现,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过低的人容易出现各种感染,被感染的持续时间较长,可能诱发癌症。

9.高胆固醇血症有时可能会表现在皮肤上。

有些血清总胆固醇高的人,会在眼皮、关节、双手或身体其他部位长出黄中带红的肿块(医学上被称为黄色瘤)。此外,糖尿病患者和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种遗传病的人也有可能长黄色瘤。医生建议人们从20岁起每3年检查一次,或者根据医生的建议更为频繁地检查。

10.血脂指标正常后不可自行停服降脂药物。

如果停服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可能反弹至初始水平。当胆固醇水平上升时,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也就上升了。因此,何时吃药及停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时需终生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