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最懂你的药,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缺水了
嘴唇干涩脱皮?
心情总是莫名的烦躁?
偶尔还便秘?
晚上睡意正浓,被渴醒?
吃饭觉得没胃口?
你最近有没有上述症状呢?如有雷同,那一定不是巧合~
这是身体给你发出的求救信号,你应该喝水啦,我没开玩笑,如果再缺水,身体就要出现问题,甚至会引起一些慢性疾病。
根据2016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了解到,成年人大概每天要喝 8 杯水,人体对水缺乏的表现是极其敏感的,如果没喝够量,即使只有1%的水不足,身体就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舒服的反应。
(数据来源:居民生活膳食指南2016版)我们人体日常饮水是为了满足体内细胞的功能需求,而饮水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细胞的活力。
不论是否自愿脱水,还是身体的内在因素,都会共同导致身体水分严重不足,从而使整个机体内部乃至更深的部位温度升高,导致皮肤出现血液流动迟缓和出汗延迟的情况。
最终,损害人体自有的体温调节功能,引起血循环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液的水流向组织间液导致细胞内脱水,血液黏度增加。
因此,如果身体缺水状态持续较长时间,就会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体温调节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慢性疾病,例如:腰疼痛、颈椎疼痛、消化道溃疡、血压升高、哮喘及过敏等情况。
什么部位疼痛,就是什么部位缺水。
例如,风湿性关节炎和关节疼痛就应被视为关节软骨表面的一种缺水信号。
软骨含的水分具有润滑作用,由于这种特性,在关节运动时,两个反向重叠的表面才能自由顺畅地滑动。
在软骨水量充足时,摩擦损伤率最低,不会引起疼痛,而在脱水的状态下,软骨的磨损率会大大增加,骨髓中的血细胞通过骨骼系统优先向软骨输送水分,但如果身体本身缺水,受制于体内的定量配给机制,软骨就会抢夺供给关节囊的血液,以便满足对水分的需要这时,连接所有关节的神经调节分流机制就会发出疼痛的信号。
身体根据血液流量和组织需求的变化,打开或关闭不同的血管。
比如 我们吃饭时,大部分血液流向肠道, 身体其他部位的一部分毛细血管会关闭,而我们在运动时,血液则会更多的送往肌肉和骨骼。
这是一个自然天成的过程,旨在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同时不让身体负载更多的液体,当饮水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时,一部分细胞会脱水,让水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某些部位的毛细血管也会被迫关闭,以便调整储量和流速。
而关闭的毛细血管会阻碍血液的循环,只有增加血液循环的压力(高血压)才能保障液体在系统中的畅通无阻。
人们普遍认为“口干口渴”是身体缺水的表现,进而断定,只要“口不干,我不渴",就说明体内水分充足好。从医学上讲,这是十分荒谬的。
但一般来说,在你感到“口干口渴”之前,身体就已经达到了1%的缺水或已经失去了相当于体重2%左右的水分。
随着体内失水量的增加,依次会出现从口渴到口干、燥热、压抑、食欲减退,难以集中精力,头疼、烦躁、困乏,较长时间无尿意或者尿液的颜色变深和气味变浓等表现。
如果失水情况持续时间较长,还会出现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皮肤失去弹性,过度呼吸导致肢体末端麻木和麻刺感,甚至晕厥,严重时会引起死亡。
- 普通人群,每日8杯水更健康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成人每日应该补充2500毫升左右的水。
但是我们所需的水,并不完全来自于饮水。
日常饮食中的瓜果蔬菜、肉蛋奶、五谷杂粮中都可以补充水分,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约1500-1700毫升的水,相当于7-8杯水。
另外,白开水是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切记不能用饮料、浓茶、咖啡、奶茶、苏打水等饮品代替水,这些饮品虽然可能暂时会减轻口渴的感觉,但很快就因增加尿量而加重缺水。
- 心血管疾病人群,避免饮用过凉、过烫的水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过度冰凉的水,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和痉挛,增加心率、心肌耗氧量,有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危险。
同样的,过烫的水,也会对血管造成刺激,导致其短时间内扩张,血液需求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
建议:心脏病患者的水温应掌握在30-40℃左右。
对于心脏病人来说,应采取少量多次、匀速的间断补水方式,万不能一次性饮水过多,也就是说每隔2~3小时饮水一次,每次摄入200毫升。特别是在睡前、早起这一阶段,应少量补充水分。
- 痛风人群,注意饮水时间及选择饮水的种类
相关研究证实,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持续饮用弱碱性水,其实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就会逐渐下降,对痛风的治疗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患有痛风症的人在生活中不宜经常饮用纯净水,如果没有条件饮用碱性水,则可以用烧开的自来水来代替。
其次,饮水时间尽量选择在两餐之间和清晨傍晚这一时间,这样才能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切记不要在饭前半小时或饭后立即饮水,以免导致胃液被冲淡,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影响痛风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北京协和医院.盛峰.痛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本
[3]F·巴特曼美、于翔汉.缺水:高血压的潜在危险(2009)
[4]张林.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研究
[5]吴洪松.警惕马桶上的心脏病(2018)
[6]F·巴特曼美.医学圣经:水是最好的药(2007)
[7]F·巴特曼、刘晓梅.水能听、能看,水知道身体(2007)
[8]吉林大学.原发性高血压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9]中国学校卫生.饮水和排尿行为与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