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食品吃多了,只是会胖?最新研究:还会增加心脏病、卒中风险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9》显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今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心血管病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老年群体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某些“危险时刻”尤其要提防。
图1: 心脏健康(图虫创意)
2021年1月,JAHA、Nature、Circulation、Heart等在内的国际期刊发布了不少最新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文章,本月的心血管研究发布了多项大型临床研究。今天,小编就将1月份重要研究进行汇总,让你15分钟了解国际各大期刊的重大研究,赶快收好这份福利吧~
应激性心肌病,又称心碎综合征。已有研究证明,应激性心肌病可能与严重的临床并发症相关。2021年1月8日,美国一项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应激性心肌病复发率高达7.5%1。
图2:Survival and risk of recurrence of takotsubo syndrome
研究对象为2006年至2016年间就诊的应激性心肌病患者519例。中位随访5.2年,有39例(7.5%)出现复发,84例(16.2%)死亡。在多变量模型中,与高复发或死亡风险相关的因素有年龄、男性、糖尿病、肺病和慢性肾病。同时,年龄每增加10岁,应激性心肌病复发风险增加56%。
男性患者、糖尿病、肺病和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应激性心肌病复发风险分别增加1.5倍、60%、1倍和58%。研究发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能使应激性心肌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54%。
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摄入油炸食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2021年1月19日,中国学者在Heart杂志发表最新荟萃分析,探讨了油炸食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结果显示,食用油炸食品与严重心脏病和卒中风险增加有关,并呈线性关系2。
图3: Fried-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该研究对2020年4月前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共纳入17项研究、超过56万例受试者。结果发现,与油炸食品摄入量最少的受试者相比,摄入量最多的受试者其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卒中、心衰风险分别增加28%(RR 1.28,95%CI 1.15~1.43)、22%(RR 1.22,95%CI 1.07~1.40)、37%(RR 1.37,95%CI 0.97~1.94)和37%(RR 1.37,95%CI 1.07~1.75)。
油炸食品摄入量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心衰风险呈线性相关。每多摄入114 g/周,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衰风险分别显著增加3%、2%和12%。此外,油炸食品摄入量与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并无明显相关性,研究者认为可能与相关样本量较小有关。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136/heartjnl-2020-317883
移动互联网医疗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应用十分普遍,商业化模式也处于相对成熟的境地。早在2008年,美国医学界就在探索使用“互联网+医疗”模式,远程管理、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e-BP随机对照试验就是其中之一。e-BP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融合互联网在线服务(PC端)、家庭血压监测和药师咨询的新模式能否提高血压控制率。研究人员共纳入了778例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家庭血压监测+线上教育+药师咨询组血压达标率(56%)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31%,P<0.001)和家庭血压监测+线上教育组(36%, P<0.001 );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手机已经变得随处可见,人工智能化APP进入人们的生活。2021年1月19日,来自英国的学者在BMJ杂志上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评估移动端的人工智能化高血压管理APP在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中,进行血压管理的效果,该工具可提供提醒吃药服务,预先发送药物处方的更改,对生活方式、饮食模式提出建议。结果显示,远程居家管理血压是一种更有效、更便捷的方式4。
图4: Home and Online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HOME BP) using a digital intervention in poorly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ajcn/nqaa322
2021年1月20日,最新发布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 J Clin Nutr )》上的一篇文章中,三位挪威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进食SFA后,健康人坏胆固醇升高可能是正常反应,而不是病理反应,他们将该模型称之为饮食-脂质顺应(the homeoviscous adaptation to dietary lipids,HADL)模型5。
图5: The homeoviscous adaptation to dietary lipids (HADL) model explains controversies over saturated fat, cholestero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胆固醇是人体所有细胞的重要分子,细胞周围有一层控制细胞功能的液膜,细胞依靠吸收一定量胆固醇分子的能力,这样细胞膜就不会变得太硬或太流质。该模型建立的基础是,当饮食中的SFAs取代PUFAs时,细胞膜中所需的胆固醇就会减少。当摄入更多的PUFAs,包括Ω-3和Ω-6脂肪酸时,情况正好相反,这是因为饮食中的PUFAs进入细胞膜,使它们更具流动性。细胞通过吸收血液中的胆固醇来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根据作者提出的模型,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当机体摄入更多的PUFAs时,血液胆固醇水平会下降”这一现象。
作者认为,血液中的脂蛋白是一种缓冲,使胆固醇分子在特定细胞和组织之间迅速重新分布,这是膳食脂肪酸供应变化所必需的。因此,SFA使坏胆固醇升高,可能是正常的而不是病理反应。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ajcn/nqaa322
1月2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布“精神健康、身心健康及大脑-心脏-身体关联”科学声明,称得上是美国版的“双心医学”声明6。
图6: Psychological Health, Well-Being, and the Mind-Heart-Body Connec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声明建议,对于有心血管病的人和心血管高风险者,临床医生应常规评估心理和精神健康,就像评估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一样。该声明推荐,临床医生应采用简单的筛查工具,来常规评估患者是否有抑郁或焦虑,必要时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声明指出,大量证据证实,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促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撰写组专家表示,临床医生必须意识到,不仅要尽力治病,还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健康。
已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抑郁、长期压力过大、焦虑、生气、悲观、对生活不满、充满敌意等心理状况,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心律不齐、心率波动、消化道症状、血压升高、炎症加剧、心肌缺血等。日常压力累积和遭受创伤事件,也可导致心血管病风险增加。患者自我报告的总压力和工作相关压力,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最高增加40%有关。
专家指出,尽管大多数研究是观察性的,心理问题多是自我报告,虽不能明确具体的因果关系,但精神健康不佳与心血管风险有关毋庸置疑。精神心理问题会影响健康行为,如吸烟、不运动、饮食不健康、超重、不按时吃药等,这些都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因此,对心血管病患者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专家组建议定期评估精神健康状况,心理治疗和心身项目可改善心脏健康。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61/CIR.0000000000000947
参考文献:
1. Lau C, Chiu S, Nayak R, Lin B, Lee M-S. Survival and risk of recurrence of takotsubo syndrome. Heart 2021: heartjnl-2020-318028.
2. Qin P, Zhang M, Han M, et al. Fried-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Heart 2021: heartjnl-2020-317883.
3. Green BB, Cook AJ, Ralston JD, et al. Effectiveness o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Web communication, and pharmacist care on hypertension contro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8; 299(24): 2857-67.
4. McManus RJ, Little P, Stuart B, et al. Home and Online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HOME BP) using a digital intervention in poorly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J 2021; 372: m4858.
5. Zinöcker MK, Svendsen K, Dankel SN. The homeoviscous adaptation to dietary lipids (HADL) model explains controversies over saturated fat, cholestero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1.
6. Levine GN, Cohen BE, Commodore-Mensah Y, et al. Psychological Health, Well-Being, and the Mind-Heart-Body Connec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1: Cir000000000000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