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房颤的危害降到最低?

文 / 健康保健护驾你我她
2021-01-12 19:1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总的患病率约为1%,其发病率与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我国目前的房颤患者数量约1000万,并处于急剧上升状态。房颤轻则没有任何症状,重则可能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给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房颤、治疗房颤,将房颤的危害降到最低。

1.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基于心电图进行定义并诊断的一种疾病。正常情况下,心房的电活动受心脏的司令部——窦房结支配,有序的电活动激发了心房正常的收缩与舒张。当心房的电活动不受窦房结支配,被自身杂乱无章的快速电活动所取代时,即发生房颤,此时心房的机械活动也随之变快、变乱。房颤发生时,心电图上可记录到房颤的特征性电活动,心脏科医生据此诊断房颤。

2. 为什么会得房颤

房颤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心房的解剖结构及电生理改变等多个方面。目前已经认识到房颤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多种疾病或危险因素会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

心脏病:器质性心脏病可能导致心房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房颤,常见的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既往有过心脏外伤或手术史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具有心脏毒性,增加房颤的风险

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其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肾脏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部分患者无以上疾病或危险因素存在,称之为特发性房颤,可能有家族遗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参与;此外,酒精、咖啡因、某些药物、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均可能诱发房颤

3. 房颤有何表现/危害

房颤患者可有以下症状:

心悸、心慌、胸闷、气喘

活动耐力减退,容易疲劳

头晕、晕厥

脑卒中的表现,如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等

心力衰竭表现,如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等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但持续存在脑卒中的风险,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诊。

4. 怎样确诊房颤

房颤的确诊主要依靠心电图,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包括:①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②心室率极不规则,即R-R间期绝对不齐。当然,这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

当房颤为阵发性时,在发作间歇期常规心电图无法记录到房颤,则可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

疑似或确诊房颤的患者就诊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一些潜在病因的检查,例如血压、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检查等

5. 得了房颤怎么办

房颤的治疗需要依靠长期综合管理,心脏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个体化的治疗建议。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房颤患者,做到以下几点有助于房颤的防治:

控制体重、血压、血糖、血脂

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减少酒精、咖啡因的摄入

适度运动、放松心情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

治疗可能导致房颤的相关疾病,例如甲亢

少数患者的房颤能够自行终止,但大部分患者需要治疗,并且很可能在终止后又复发。只要坚持治疗,绝大多数房颤患者能正常生活。房颤的综合治疗包括以下三点(具体内容详见房颤宣教的其他专题)

预防栓塞: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可预防栓塞,一是抗凝治疗,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二是左心耳封堵术,具体采用何种方法更合适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

转复并维持正常的窦性心律:即终止房颤发作并预防其复发,可采用的方法包括药物复律、电复律、导管消融治疗等

控制心室率:房颤患者的不适症状与心功能恶化均与心室率过快有关,使用药物控制心室率外加抗凝治疗也能有效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