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高危人群如何度过冷冬?

文 / 张海涛教授
2020-12-21 19:03

今年7.8月份就开始被大家热烈讨论的“冷冬还是暖冬”话题,在立冬之日,想必大家都有答案了吧?

降温、大风,雨雪对人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2月至1月更是心梗、心绞痛的爆发期。

这个季节,作为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气温低时

冬季气温低,室内外温差较大,这会激活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大,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病风险就上升7%。

建议

防寒是预防心血管意外的重要措施:

冬天做好头部、颈部、后背、双脚、肚脐、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措施。外出尽量佩戴手套、帽子、围巾等。心脏不好的人不要频繁出入暖气房,尽可能保持身体的恒温,不要忽冷忽热,尤其应避免出汗时受凉。

生气后

对爱生气和已经存在心脏疾病的人来说,发病风险及致死率会更高。

在大冷天生气,心脏会面临“ 寒冷+生气”的双重考验,管好情绪,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非常重要。

建议

生活中避免过喜、过悲等剧烈的情绪波动。听音乐、读书、修剪花草、冥想都是放松紧绷情绪的良好方式。

用力时

如厕、运动、搬东西、回头时,如果用力过大。容易引起腹压升高,血压随之升高,同时心率加快,心肌因此容易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甚至发展为心梗。有些人大便时还常用力屏气,可导致大血管出现夹层动脉瘤或破裂,同样有生命危险。

建议

有便秘问题的人,可养成每天清晨排便一次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要蹲坐一会儿,以形成条件反射,久了就会产生便意。饮食上,适当增加含粗纤维的粮食、蔬菜、瓜果、豆类等,每天至少饮水1500毫升。

在运动时刺激因素还包括急性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兴奋等。也就是说,运动性猝死并非平白无故的发生,而是心脏自身的器质性缺陷受到刺激而诱发。患有心肌炎、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心肌肥厚等疾病的病人,在运动时一定要适度。

饮酒

酒精不仅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压等,还可能诱发心梗、脑梗、房颤、心衰、脑血管破裂等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建议

不得不喝时,以下几招可帮你降低酒精伤害:

喝酒前先吃点东西垫一下,推荐奶类、豆浆等蛋白质饮料,苹果、南瓜等富含果胶的果蔬;全麦面包、杂粮粥等;酒后头痛、眩晕时,可以尝试吃些有助解酒的食物,如鸡蛋、芦笋、番茄、香蕉等。

写在最后

定时体检,按时服药

希望每位朋友通过阅读本文在这个冷冬感受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