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进停止慢性心衰药研发背后:千亿市场的心衰药上市难,企业纷纷抢食最后一块蛋糕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见习记者 郭怡琳 北京报道
近十年来,诺华、拜耳、安进、施维雅频繁立项慢性心衰药物研发,却仅有2款产品顺利上市。
11月25日,安进公司(Amgen)发布声明,停止与美国Cytokinetics(CYTK)公司合作研发慢性心衰药物Omecamtiv Mecarbil(OM)。OM口服剂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不及预期是项目终止的直接原因。该药研发过程一路坎坷,2013年曾爆出一项阴性试验结果,但双方并未因此放弃。
尽管如此,各大企业依然热情不减。心衰版图为何成心血管赛道要地?
对此,齐鲁制药中央市场部高级市场总监王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全球,心衰产品拥有极其庞大的市场,而且心衰还是心血管领域的最后一块蛋糕。这些诱惑吸引着大量企业投身研发。”
心衰药物上市难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它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换言之,所有心脏病患者都可能面对两种结局:急性心血管病猝死或心衰。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病率调查》显示:在我国≥35岁的居民中,大约有1370万心衰患者。
“我国的急性心衰患者约占心衰总数的20%。这部分患者每人年均住院约2.4次,一线城市的年均医疗费用近29000元。其中药品费用和急救费用各占一半。保守估计相应诊疗市场规模约390亿元。”王智补充道。
上述《调查》指出,我国急性心衰患者心功能达到3-4级时,死亡率为50%。面对这样的现状,王智表示:“国内企业着眼于急性心衰治疗产品创新及仿制。虽然覆盖的人群较慢性小,但以创建我国心血管事件死亡拐点为己任,从降低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出发,让老百姓像管理血压血糖一样治得起心衰。”
全球知名医药行业调研机构GlobalData研究曾指出:未来10年(2016-2026),美国、日本、欧洲(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的心衰治疗市场,以15.7%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速增长。该市场在2016年市值37亿美元,预计在2026年,市场将超过161亿美元。
综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心衰市场的预估规模近千亿元。近十年来,诺华、拜耳、施维雅、安进频繁立项慢性心衰药物研发。心血管的研发几乎全部分配给心衰领域。
但成功上市的产品,仅仅诺华和施维雅各有1款,其他企业的研发都死在了沙滩上。这些数字强烈刺激着企业的研发之魂,荆棘路上,越挫越勇。
早在2013年,OM静脉注射剂的一项中期临床试验曾宣告失败。实验显示其不能改善慢性心衰的呼吸困难症状,从而使这款药物的前景扑朔迷离。
此后,通过多项实验尝试,该药研发改用口服制剂。2015年,OM在一项中期研究的第二部分试验取得成功。该药展示出对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今年11月13日,美国心脏学会科学会议(AHA2020)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时公布一项关于OM口服剂的3期临床实验(GALACTIC-HF)结果良好。随即,国内外医学学术媒体展开大量报道。
两周后,安进研发负责人DavidReese发表公开信声明项目终止:“我们很感谢参加GALACTIC-HF的研究者和患者。不幸的是,GALACTIC-HF的结果不能展示药物可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没有达到我们为该项目设定的高标准。”记者联系安进方面,希望进一步了解事件始末,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应。
针对行业媒体宣传未报药物事件,王智介绍:“从营销角度分析,这种行为不属于学术推广。产品报批前开展学术交流是常规流程。通常药品上市前2-3年,医学和市场团队便会到岗。他们策划一些学术交流,听取业界观点,可以更好地推动后期试验顺利进行。”
安进的高调交流显然无力扭转失利。
另一边,拜耳与默沙东的低调合作却较为顺利。2020年6月,他们的产品vericiguat(非官方译名:维利西呱),即SGC刺激剂已在欧盟和日本提交了上市申请,并于今年3月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世界心脏病学大会(ACC2020)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III期VICTORIA研究的阳性结果。
对于这种热潮,阿斯利康中国心血管及代谢业务负责人朱彤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称,心衰研发扎堆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中国的心衰患病率持续攀升,从20年前的0.9%已经上升到1.3%。很多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如果不能早期干预或没有做好长期规范化管理,最终都会引发心衰。在庞大的心衰‘后备军’和市场需求之外,循证医学在发展,心衰机制在明确,治疗理念在革新。这些改变让行业内有更多人愿意去尝试和推动心衰领域的新药研发。”
心衰管理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
庞大的市场需求下,心衰市场将如何演绎?会否重演当年的高血压市场红海传奇?这是业内关注的一点。
1998年,原卫生部将每年的10月8日设立为全国高血压日,旨在动员全社会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宣传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一位医院药剂科的退休干事与《华夏时报》记者回忆道:“那个时候国家刚刚设立高血压日,很多企业积极参与。医院走廊的墙上贴满了患教海报,不显眼处有企业的logo。”
根据当时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初步统计,中国18岁以上成年高血压患者超过3.3亿人,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超过3个亿。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记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如果换算成现在130mmHg\90mmHg的标准,患病人数还会增加。
初入中国市场,外企普遍震惊眼前蛋糕的体量之大,而更让他们垂涎的是国内降压药产品之匮乏。
“过去咱们国家高血压病人很多,而且大部分血压都很高。临床主要用地巴唑和复方利血平。病情重的用地巴唑降不下,长期吃复方利血平的会尿血。很多老人都是血压下来了,肾也吃坏了。要不说那时市场前景很好呢。”干事补充道。
此时,企业的前景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呢?“每到中午休息的时候,诊室外都会堆满药代。”干事说。记者检索发现,辉瑞公司的络活喜雄踞中国降压药销量冠军多年,其使用人数约占高血压总患者数的25%。
自1998年起,我国降压药市场规模持续走高。直至2015年才出现首个数据滑落,即细分市场的肾素-血管紧张素,其2015年销售额达240亿元,同比增长12.4%,占据降压药市场41.1%份额,较2014年有小幅下降。
因此,高血压时代是每个企业人回不去的心之所向。
王智说:“高血压市场的红海,不可能被心衰市场复制。一方面,心衰相比于高血压的管理更为复杂。这样一来涉及产品宽度较大,单个产品市场相应就有缩小。另一方面,集采政策和国内仿制药共同影响。这个情况限制了药品的利润空间,哪怕专利期内的新药也有占领市场的压力。再一方面,普药患者不信任院外渠道。再好的药物,如果不能在医院铺开,也没有机会和市场邂逅。”
阿斯利康中国的朱彤则认为:“心衰市场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主要以‘金三角格局’为主,而现在SGLT2抑制剂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正在改变这一格局,为心衰领域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在积极探索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疾病间内在联系的路上,我们开拓多种慢性病同治的新思路。在未来,心衰产品的竞争会有很多种可能。始于新药,忠于新证,这才是心衰市场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8年10月,《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在心衰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专科医学不断发展,研发水平不断提升,药物治疗、辅助器械植入(心脏节律管理设备和人工心脏)都将成为心衰的一线治疗方案。
随着市场认知的加深,心衰管理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心衰管理市场的竞争者也会增多,他们也将共同促进心衰诊疗产业的发展,造福更多患者。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