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引发的惨案,究竟为何害了无数人?

文 / 瘦龙健康
2020-01-19 00:29

版权申明:本文首发自【瘦龙健康】,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免责声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请随意转发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编辑字数4972,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鸡蛋,一天不能超过一个。

适量红酒可以美容养颜,有利于心脏健康。

吃红肉,会提高癌症的风险。

吃脂肪,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不吃早饭不健康,一日三餐都要吃。

........

这些健康理论,你可能都听过,但是,它们是怎么来的,是否有科学依据,可能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甚至医生都说不清楚。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奇奇怪怪的健康理论,可能今天听到的,明天又能听到反对的声音。

现代科学为人类造福,有很多学科,其中最乱的,也是最扯的,应该属于营养学。

其实,在很久之前,营养学曾是一门相对简单的科学。

1747年,一位名叫James Lind的苏格兰医生,想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船员得坏血病。

这种病会让患者牙龈出血,牙齿脱落,感觉乏力。①

于是,他选择12名患有坏血病的船员进行了第一个现代临床试验。

截图来源https://spiritofyolo.wordpress.com

船员被分成6组,每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其中吃橙子和柠檬的那组患者康复了,于是得出结论,缺乏维生素C是坏血病的罪魁祸首。

在前工业革命时代,解决这样一个营养学难题是很平常的事。

那时许多令人困扰的疾病,比如坏血病,糙皮病,贫血病和甲状腺肿大,都是因为饮食中缺少某种成分

医生会提出假说并进行实验,直到找出人们膳食中所缺少的营养成分,问题就此解决。

如今,癌症、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病的增加,与坏血病不同,这些疾病很难对付。

它们不是在一夜之间出来的,往往伴随着一生,去调查原因也需要很长时间

寻找这些疾病的原因,需要全盘考察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才能寻找致病的风险因素

往往受限于很多因素,没有那么多人力去每天做记录调查,而是在几年后,对受试者问卷调查。

这样的研究方法,让营养科学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每个研究都有缺陷和局限性

这样的研究方法,经常弄出一些完全不科学,甚至让人苦笑不得的研究结果

下面,我们来看看,那些很扯的研究是怎么搞出来的。

把各种原因,归结到一个变量上

我们先看看这个吸睛标题,“焦虑、抑郁与高脂饮食有关。”③

图片来源https://www.medscape.com/

这项研究所采用的“高脂饮食”,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占比分别为20%、45%和35%。

虽然脂肪占比高,但是饮食中一半的碳水化合物是白糖,几乎与脂肪一样多,妥妥的高糖高脂饮食。

还有很多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会导致肥胖”,实际上实验对象是老鼠,他们用的油可能是不健康的大豆油等等。相关阅读→为什么老鼠吃油变胖了,而人不会?

老鼠不是人,但是经常用来代表人

其实,很多专家都清楚,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和人类,有极大的代谢差异性。

我们都知道,人类低碳高脂饮食,可以快速减肥,效果还秒杀了很多其他饮食法。相关阅读→斯坦福大学历时1年,对比4种减肥法,效果最好的是它

而总有很多动物的研究发现,高脂饮食导致肥胖。

有研究发现,给老鼠吃的高脂饮食,包含了20%的蛋白质,60%的脂肪,以及20%的碳水化合物。

看似非常生酮,但是,人类吃的生酮饮食碳水化合物占比不超过10%。

更重要的是,国外的研究者Benjamin Bikman博士说,在不限制热量摄入的情况下使啮齿类动物进入生酮状态,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只能占1%蛋白质9%,脂肪90%。

脂肪占比85%的饮食,都无法让啮齿类动物进入生酮状态。

因此,人和啮齿类动物吃的生酮或低碳水饮食标准完全不一样

看文章也要考虑它的变量靠不靠谱

一天只能吃一个鸡蛋?一点不靠谱

让我们来看看“一天只吃一个鸡蛋”这个观点。

据2013年的一项元分析(就是综合分析多项研究数据,目的是为了得出更精确的结论)报告指出,每天吃一个以上鸡蛋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几乎不吃鸡蛋的人,高42%。

但是,仔细研读文献,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文献中编号为51、37、41。

37号研究说,鸡蛋吃得越多,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高

51号研究说,没有发现“鸡蛋与糖尿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41号研究说,没有发现“鸡蛋(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之间有关系。”

但是,这3项研究数据通过元分析,结论就成了“与从不吃鸡蛋的人相比,那些每天吃1个以上鸡蛋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要高出42%。”

在第37号研究中,鸡蛋吃的最多的那组妇女,抽烟最凶,反式脂肪摄入也多,每天要多摄入500卡路里,几乎从不锻炼。

鸡蛋吃得多的那组男性,也是抽烟喝酒最多的那组。

这些结论是怎么来的?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一些答案。

对了,大家还记得那个连续15年每天吃25个鸡蛋的88岁老人吗?

一直以来,老人家除了记性差点儿,老伴儿去世觉得孤单以外,身体一点毛病都没有,他从未得过中风、心脏病或糖尿病。

所以,这种针对鸡蛋的元分析研究,可以说是毫无参考价值。

兔子引发的惨案,害了无数人

有一个告诫人们不要吃鸡蛋的说法是“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会导致心脏病”,这个说法是基于俄罗斯病理学家Nikolai Anichkoc的研究。④

Nikolay Anichkov本人,图片来源https://new.qq.com

Anichkoc发现,当给兔子喂食胆固醇后,其血液胆固醇水平会大幅上升,动脉上附着的胆固醇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从这项研究开始,人们把胆固醇摄入与动脉硬化、心血管健康联系起来。

但这里有个问题:兔子是食草动物,饮食中原本就没有胆固醇

换句话说,兔子可以自行合成身体所需的胆固醇,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取。

半个世纪来,人来都恐惧胆固醇,实际上,胆固醇非常重要,必不可少。

这一点和人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老鼠上。

1963年,研究者Lewis Dahl在一次实验中给老鼠喂食高盐食物,发现其中一部分出现了高血压症状。

于是,他专门培育了一批对盐特别敏感的老鼠。

1970年,在吃了某种婴儿食品后,这批对盐敏感的老鼠死了一半,于是他得出结论,这种婴儿配方食品中所含的大量食盐,是导致老鼠死亡的主要原因。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后,美国参议院立即发布一条降低婴儿食品含盐量的命令。

但仔细想一下,这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呢?

事实上老鼠和人是不一样,它们的寿命更短,发育的更快,因此老鼠模型不能完全用来模拟人的情况。

截图来源www.bilibili.com

( Eli Lyons(Tupac Bio公司的CEO)说明动物研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