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解读:关于心脏病,这些说法你是否还在深信不疑?

文 / 心血管内科王医生
2020-01-10 00:45

已过去的2019年,很多年纪尚轻的知名人士因病离开我们,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心脏疾病。心脏病,这个危害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为此世界心脏联盟还在2000年确立了第一个“世界心脏日”。在那之后每年的“世界心脏日”也会进行不同的主题宣传,意图引起人们对心脏病的重视。

但是近些年还是经常会听到一些人突发心脏疾病去世的新闻,尤其是年龄越来越年轻。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压力大,而心脏健康问题却往往被忽视,即便关注也很容易走进误区。那就擦亮双眼,准备识别那些年被深信不疑的误区。

误区一:心脏健康是老年人才需要注意的问题

年纪的增长,心脏的患病风险也随之增长,老年人当然是一定要注意的。而且从性别上看在不同的年龄段患病风险是不一样的,55岁之前,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比男性要低,55岁后男女的风险基本上就一样了。也更加强调了心脏健康在任何年龄段需要被关注,患心脏病还真不是老年人的“独门绝技”。

误区二:得了心梗或是心衰、以后只能少运动或是不运动。

平时的生活中很多心梗或是心衰的患者,都刻意的减少了自己的运动量,害怕会导致病情的再次发作。但是这种少运动甚至不运动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心脏疾病的治疗包含运动康复治疗,也是在早期就被研究证实是有效的,在广泛推广的全国心衰治疗指南也是把适量的运动列入了辅助治疗方法之一。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外周肌肉代偿能力,也能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三:血脂正常就得不了心脏病

首先明确血脂的检查只是判断心脏健康与否的指标之一,并不是心脏疾病的唯一风险因素。临床认为,除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这四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外,还包括一些次要因素,也很有可能导致心脏疾病,例如肥胖、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等。

很多人不认为精神压力会对心脏产生影响,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中,则很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交感神经会异常兴奋,从而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就会增多,心跳的速度快了,心肌的耗氧量增加了,血小板军团像听到了集合号一样都聚到一起,血液的凝固剂就增加了,很容易导致冠心病的发生。要想预防心脏病的发生,还是要从各个方面去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