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缺血性心脏病?

文 / 大众医学教育
2019-11-25 22:57

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粥样硬化病变引致的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心肌缺血引致的左心室室壁瘤,心肌栓塞后心室间隔缺损和乳头肌缺血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的后天性心脏病。

1

什么是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临床综合征。早在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联合会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定义为: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伴收缩功能损害,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引起的故其发病与冠心病有着密切联系。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其他疾病还有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冠状动脉炎,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淀粉样变等

2

缺血性心脏病是怎么发生的?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根据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主要致病因素有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体力活动过少,紧张脑力劳动,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中老年以上男性,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少数病例可能有家族性遗传因素。

缺血性心脏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动力性和(或)阻力性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心脏不同于人体内其他器官,它在基础状态下氧的摄取率大约已占冠状动脉血流输送量的75%,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就只能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来满足氧耗需求,当各种原因导致冠状动脉管腔出现长期的严重狭窄引起局部血流明显减少时就会引起心肌缺血。能引起心肌缺血的病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炎,以及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和冠状动脉结构异常。

3

如何预防和控制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的控制包括:

①戒烟:研究表明吸烟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如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则起协同作用;

②控制体重和胆固醇:超重和血浆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浆胰岛素和血压之间呈正相关,可以通过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运动量来达到目标;

③控制血压:控制血压升高,降低左心室射血阻力,可以预防心力衰竭的恶化,阻止左心室功能的进行性损害;

④控制糖尿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包括:

①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

②药物治疗: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减轻心肌氧耗(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绞痛(硝酸酯类),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调脂药),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

③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介入治疗(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后也要坚持长期的标准药物治疗。

(点击图片了解医生更多信息)
郝媛媛西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长治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获医学硕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和健康服务管理。曾在《心脏病学杂志》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09-1617β-雌二醇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曾在陕西省口腔医学会第一届学术交流年会上发表学术论文“牙周病对冠心病影响的系统评价”;2010年承担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资助项目“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关系调查研究”。2006年在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Lin28a protects against postinfarction myocardial remodeling and dysfunction through Sirt1 activation and autophagy enhancement”。

图片:网络整理

审核:王岚

责编:石建成(方方)

编辑:汪晓力

版权所有(大众医学教育、作者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复制、转载或用于商业目的)欢迎各位专家及医护人员积极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