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身体三大变化,下支架要小心!这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是冠心病的高发群体,但是由于老年心脏病患者,尤其是高龄老人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心脏病医生治疗起来也要十分小心。
这两天住进来一位80岁的老太太,活动后胸痛明显,心电图也有典型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诊断冠心毫无疑问。这个老太太不光年龄大,体重还低,只有90多斤,另外她吃饭也不行,经常消化不好,考虑到支架治疗对于她未必是最佳方案,我建议家属药物保守治疗。可老太太的家属却是“十分积极”。
“张医生,我们当子女的就是想让老太太别难受,下支架花钱再多也不是事儿!”老太太的儿子找我来说道。“这可不是钱的问题。下支架可不是一本万利的活儿。对于绝大多数心脏病患者来说利大于弊,咱就得下;可是个别病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利弊很难下定论,支架治疗太过积极未必就是好事!”我解释着。
那么,为什么老年心脏病患者,尤其是高龄老人下支架要如此小心?
身体的三大变化让老年人更脆弱,心脏病支架术后服药的风险更需再三权衡!
一、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差,常规药量也会“过量”
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后,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有的甚至多达八九种!这些药物在体内转化为活性成分发挥药效后就会被代谢分解随后排出体外。而肝脏是这些环节的主要场所,肝脏里的各种生物酶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老年人肝功能退化,各种酶类活性减低,而且数量大不如前,吃的这些药物就有可能出现代谢产物不能充分排出体外,从而在人体内过多蓄积,出现类似“药物过量”的情况。
比如降压药不能充分代谢,血压就可能降得过低。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不能有效代谢,过度蓄积会增加脑血管和消化道的出血风险。而这些并发症的出现都会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寿命。
二、老年人胃肠道保护功能脆弱,治病药没准会“致命”
对于心脏病科医生来说,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服药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是“最头疼”的事情。
为了保护心脏病支架保持管腔通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必须长期规律服用,但是这些药物对于胃肠道保护功能减低甚至出现损伤的老年人来说,很有可能造成消化道出血。而消化道出血是需要止血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赶快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但是一旦停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冠心病支架就可能因为缺少抗血小板药物的保护很快出现支架内狭窄甚至堵塞,而支架发生急性闭塞的后果就是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威胁生命。
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病人,胃肠道保护功能明显减弱,面对心脏病支架术后高强度的抗血小板治疗往往力不从心,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已经出现胃肠道损伤的老年人,更要权衡冠脉支架植入的利弊。
三、老年人身患疾病多,支架后不能规律服药“麻烦大”
不少老年人可能多种疾病缠身,而很多疾病往往需要开刀治疗,但是进行外科手术前需要停用一段时间的抗血小板药物,从而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风险。但是冠心病支架术后需要长期规律服药,在停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急性血栓事件而威胁患者生命。
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冠心病患者,身体情况是否能够耐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健康是多方面的权衡,切不可“拆东墙补西墙”,使得冠心病患者获益最大化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