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告诉你,冠心病可能是饮食失节所致
——什么是饮食失节?
心胃关系密切,《素问·经脉别论》有:“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恣食肥甘厚味、生冷之物或者长期饥饱无常,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上泛心胸清旷之区,清阳不展,气机不畅,阻滞脉络,心脉痹阻,遂致胸痹心痛。或痰浊留恋日久,致浊阴不化,脂液浸淫脉道,血行不利而成痰瘀交阻之症,日久而成胸痹顽症。”
痰饮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又成为胸痹心痛的病因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岁在太泉……民病饮积心痛。”《灵枢·本脏》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指的是痰饮为患;明代秦景明的《症因脉治》中谓:“胸痹之因,饮食不节,饥饱损伤,痰凝血滞,中焦浑浊,则闭食闷痛之证作矣。”指的是痰瘀为患;清代李用梓《证治汇补》云:“肺郁痰火,忧恚而发,心膈大痛,攻走胸背。”则是指疯热为患。
然而,饮食偏嗜,尤其是食物过咸,亦可导致胸痛的发生。《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过食咸味,可导致血脉凝气不畅,气血不通而发生购痛。
可见,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是导致胸痹心痛的原始病因,痰饮作为脾胃虚弱的病理产物,又成为导致胸心痛的继发病因。
因此合理地调整膳食是防治冠心病的首要措施,改善冠心病的食谱结构是不容忽视的,冠心病的食谱忌吃得太咸太甜。专家指出,冠心病人忌高脂肪、油腻的食物:冠心病人的食谱应坚持“三低二高一优”的原则,即: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优质蛋白。
1、注意总热量平衡,保持理想体重。须谨记一日三餐要有规律,不要过饥也不要过饱,有基本的定量,具体如何定量可依据平时的饮食习惯。另外还要注意食品的种类丰富,不可过分单调和偏食。这样才能做到膳食营养平衡,保持热能相对平衡。
2、限制碳水化合物的过量摄入,尤其是单双糖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在总热量中构成比应为55—70%,是主要的热能物质。如果大量摄入糖类特别是单双糖和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则易使甘油三酯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3、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每日主食的总量可比健康人少一些,但水果蔬菜不能少。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其中可溶性纤维素具有降血酯和保护血管的作用,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也能保护心血管,对预防冠心病极为有益。
4、低盐及适宜蛋白质。一方面食盐摄入量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另一方面高血压与冠心病相伴而行,因而冠心病患者不宜摄盐过多,每日在8克以下为宜。蛋白质与总热量构成比为15—20%,除少量为动物蛋白外,建议增加植物蛋白的摄入,如大豆蛋白质,可起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积极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