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为何缠上中青年人?下一个会是谁?

文 / 小蛋
2019-07-31 04:12
“黎明前的黑暗”“猝死”这个词近些年频频进入公众视野。是否该在地铁、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大规模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大讨论。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猝死事件超过100万。“猝死总体发病率变化不大,但确实有年轻化的趋势。”猝死之所以让人感觉害怕,是因为大多数猝死者没有心脏病史,属于意想不到的死亡。在老百姓看来,就是“好端端一个人,说没就没了”。猝死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90%以上的猝死都是心源性猝死。猝死的发生也并非全无征兆,回顾性调查会发现,大多心源性猝死是因为冠心病导致的心肌梗塞、恶性心率失常等。35岁以上人群猝死的主因是心脏病发作,主要指的是冠心病严重心绞痛发作或者急性心肌梗死,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造成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阻塞,极易诱发心脏猝死。不少猝死事件发生在睡梦中,这悄悄到来的“死神”导致心脏骤停发生时,连抢救的机会也没有,令人不寒而栗。虽然猝死的机理目前医学界还不是十分清楚,但从统计来看,猝死容易发生在凌晨四五点、天亮之前,被称为“黎明前的黑暗”。中医认为,这一时期人体阴气最盛,人的机体功能低下,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心率减慢,也是睡觉最沉的时候,此时人体机能抑制太过,容易发生猝死。此外,白天也有两个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峰时段,一个是上午9-10点,一个是下午3-4点,这两个时段人体容易兴奋过头,内分泌等激素水平达到峰值,也容易导致猝死。猝死的中年之殇从近年来报道的数起猝死事件分析,死者大多是社会精英,正当盛年,事业有成,这些猝死事件也更能引发公众关注。为什么猝死爱缠上中年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治医生曾慧梅认为:一是高强度的工作量,导致这些人精神紧张,睡眠生活极其不规律,经常熬夜甚至通宵工作,导致体力过度透支;二是年轻人通常觉得自己的身体熬得住,长时间不做体检,对自身健康关注远远不够。有研究显示,男性猝死发生率要远远高于女性,这跟男性要承受的生存压力更大有一定关系。“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体力透支,心力交瘁,是这一人群易发猝死的主要原因。40-50岁是一个猝死高峰。年纪大了反而猝死率会下降,一方面跟身体耐受度有关,另一方面,老年人也比较注重身体调理。”此外,对自我要求过高、无形的压力也最易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将45-59岁的中年期称之为生命高危期。这一时期多数疾病高发,比如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而更令人心痛的是,越是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越容易诱发猝死。“越是年轻的患者,其心脏血管的供血越畅通无阻,当心脏病发作血管突发堵塞时,由于之前没什么侧枝循环建立,这种突发的大血管堵塞造成的危害越大越大,来势凶猛,就更容易诱发室颤猝死。而很多老人,长期冠心病心绞痛,建立了不少侧枝循环,多次心梗发作,却没有诱发室颤,避免了直接遭遇死神。”精神的焦虑会诱发猝死吗?“自己确实很焦虑,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会担心资金链断裂了怎么办,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励自己说,自己的产品解决了那么多人的痛苦,这么有价值,一定会拿到钱,只是缘分未到。精神上的压力很快反馈给身体,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他两边的鬓角全白了,从医多年的父亲跟他说,这是植物神经紊乱。”睡眠不好、烦躁、胸闷、心慌,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都属于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是焦虑障碍的一种表现形态。焦虑情绪确实会诱发心血管事件。“焦虑症的患者,往往会伴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体内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过大,这些激素使得人体心脏负荷增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像一个通道,突然变得狭窄了,如果有一些栓子游离到大脑或心脏关键部位,就会诱发中风或心肌梗塞急性发作。”尤其是原本有心脏病的人群,更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和心梗发作,猝死风险更高。焦虑情绪其实已经成为诱发心脏疾病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因素。曾有调查发现,在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心血管门诊就诊的病人,因胸闷、心痛、心率不齐等症状来看病,40%的人有焦虑情绪,还有百分之十几的人有抑郁情绪。“门诊也会看到一些‘惊恐发作’,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病人自诉有濒死的现象,伴发心率异常、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在心脏科检查又发现没有器质性问题,可见生理和心理是相互作用的。”有焦虑情绪的这类人通常属于A型性格,要强,追求完美,如果有一丝一毫不确定就会紧张、害怕、莫名担心,甚至出现睡眠障碍和体重变化。“慢性焦虑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经常发脾气的人会发生应激性的心脏病甚至急性心肌梗塞出现猝死。因此,不仅仅要关注身体健康,情绪的健康也非常重要。”长期持续的焦虑状态会引起失眠,同时全身各脏器无法得到休息调整,因此心脏要加倍做功,时间一长,心脏负担过重就容易出问题。“短时间的焦虑一般问题不大,而长时间的压力导致长期持续的焦虑,容易积劳成疾,心血管事件只是其中一个后果,消化道溃疡出血、癌症、精神疾病等都可能发生。”如何预防猝死?猝死防不胜防。不过,导致猝死的病因仍可以提前干预。专家指出,熬夜、工作压力大、情绪焦虑等都会引起内分泌环境紊乱,导致疲劳综合征,也容易形成心脏问题。预防猝死,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充足的睡眠时间,工作强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学会自我放松。此外,抽烟、酗酒和心脑血管事件均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要远离这些高危因素。定期体检也非常必要。工作压力比较大的白领,日常出现胸闷、憋气、喘气不顺等症状,要小心是冠心病前兆,最好尽早找心血管医生咨询。他推荐这类人最好做三个检查,一是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监测。这种监测并不需要在医院过夜,而是可以背着个小盒子照常上班、回家,动态心电图比常规心电图信息量大很多,也容易发现问题。第二是颈动脉彩超或心脏彩超,可以提前发现动脉斑块,进行及早干预治疗。第三是查血脂。血脂高的人,也容易发生动脉斑块,要引起关注。猝死一旦发生,黄金抢救时间是4-6分钟。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提高抢救率。王西富医生指出,心脏病发作时,有以下这些不典型的预警信号容易被忽视,如长时间上腹痛甚至肩痛、牙痛等,要引起警惕。心脏病发作时,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要视自身情况而定,不清楚时可向急救人员电话咨询。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考以下指南。健康指南如何识别心脏病发作的预警信号?1.胸闷、胸部挤压痛、压迫感。2.长时间的上腹痛(心梗却表现为上腹痛,是容易被忽略的)。3.可放射至颈部、肩部、手臂、牙齿痛(口腔科医生经常是“受害者”)。4.气短、呼吸困难(不要认为是自身劳累)。5.头晕、昏厥(突如其来的类似症状,也要警惕)。6.冷汗(皮肤湿冷,经常见到的心梗典型表现)。7.恶心呕吐(无来由的消化道症状,却可能是心梗的预兆)。心脏病发作,其胸痛症状持续往往超过15分钟,但部分患者可没有以上症状,部分患者在发作前数小时、数天可能有相关征兆。猝死急救有五步1、及时解开患者腰带在急救的过程中,如果是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同时进行,要解开患者的领带或者是腰带,更有助于患者的呼吸。然后让患者平躺,托住患者的颈部,打通气道,再进行人工呼吸。嘴巴应该密合,不要漏气。如果没有任何效果,不要围观病人,保持周围空气的流通,等待救护车的到来。2、对胸部进行叩击对着患者的胸部下端区域,进行有力的叩击,刺激心脏,产生跳动的反应。如果没有效果的话,可以再反复进行,有效减轻室颤的症状,从而恢复窦性心律。如果猝死的患者是发生在室内,要保持室内的通风,不要围观病人,避免空气不流通,影响患者的呼吸。3、按压心脏当发现周边的人出现了猝死的情况,立即做心脏按压,把手掌按到患者的胸部之下的1/3处,用力上下按压胸部,每分钟一百次,反复按压,有助于将心血管的血液挤压到动脉血管中,从而为大脑和心脏提供氧气和能量。如果胸廓下陷回弹,患者就可以重新恢复到心脏跳动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按压如果太用力的话,可能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导致气胸血胸的症状,但如果太轻柔,往往没有效果。4、人工口对口呼吸堵住病人的鼻孔,然后把病人的嘴巴张开,通过人工呼吸的方式,将外界的空气输送到患者的口中,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用力吸气后,再闭合患者的口腔,每分钟十次左右,反复进行,直到患者出现呼吸和心跳。5、检测颈动脉跳动状况在做心肺复苏过程中,要是每隔三分钟左右检查颈动脉的跳动情况,了解患者的自主呼吸是否存在异常,然后再观察瞳孔的大小以及对光的反射效应。在户外治疗时,如果患者重新出现了心跳,要马上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采用科学的治疗措施,减轻猝死的症状。医生建议:每天摄入适当大蒜,可以有效保护心脑血管。可惜!因为大蒜高温会变黑(火烤5分钟就能成“酵蒜”),被聪明的国内蒜商发现了!所以,不推荐大家购买某宝某多上各种美味的黑色蒜。为了健康,爱上吃大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