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肺移植,43岁妈妈冒着生命生下一子,10个月后不幸去世

文 / 心血管王医生
2019-04-04 14:49

​2018 年 6 月,42 岁的高龄产妇吴梦不顾医生劝阻,生下一子,引发社会关注。

医生劝阻的并不是因为她42岁,是高龄产妇,而是因为她本身就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且已经出现心衰,这种情况下,生孩子九死一生。

奇迹就是由人创造的,她不但生完孩子,同月完成心脏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和肺移植手术,成为世界首例高龄肺动脉高压产妇肺移植手术。

十个月过去,这个名噪一时的「手术奇迹」却没有迎来美好的结局。

在感染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她考虑过二次肺移植,但肺水肿及一般情况持续恶化。最终选择了自动出院。4 月 1 日,吴梦在从医院回到家的途中去世,享年 43 岁......

其实夺取她生命的并不是高龄产妇,而是先天性心脏病:这种先天性心脏病叫做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为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是原始房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致左、右心房之间遗留孔隙。房间隔缺损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畸形并存,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1:3。由于心房水平存在分流,可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简单说就是:

我们的心脏有两个心房,两个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是通过瓣膜控制开关的;心房和心房之间,心室和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因为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之间分别是动脉血和静脉血。如果左右心房没发育好,之间先天性的有一个洞,就叫房间隔缺损;这个洞不但会使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长时间还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脏衰竭,直接后果会影响肺动脉高压,也就是会影响肺脏。人慢慢就会呼吸困难,缺氧而死。

房间隔缺损的表现:

多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儿童除易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外可无症状,活动亦不受限制,一般到青年时期才表现有气急、心悸、乏力等。40岁以后绝大多数病人症状加重,并常出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衰表现,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这位妈妈就是42岁,已经出现心衰,还要生孩子,当然属于极高危产妇。就算不生孩子随时也可能出危险。

早发新早治疗,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医学的发发展,现在房间隔缺损在婴幼儿时期都能通过心脏彩超进行筛查,早发新,早治疗,和正常人一样,根本不影响结婚生子,更不会影响寿命。而且现在微创手术的开展,根本不用开刀,也不会有疤痕和痛苦。

1、1岁以上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罕有自发性闭合者,对于无症状的患儿,如缺损小于5mm可以观察,如有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一般主张在学龄前进行手术修补。约有5%婴儿于出生后1年内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施行手术。

2、成年人如缺损小于5mm、无右心房室增大者可临床观察,不做手术。成年病例如存在右心房室增大可手术治疗,合并有心房纤颤者也可同时手术,但肺血管阻力大于12单位、出现右向左分流和发绀者则禁忌手术。

3、有一部分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如位置合适,可行微创的经心导管介入治疗。经股静脉插管,将镍钛合金的封堵器夹在房间隔缺损处,闭合房间隔缺损达到治疗目的。不用开胸手术。

发现太晚,治疗太晚,预后不好:

这位妈妈因为发现房间隔缺损太晚,发现的时候,已经出现心脏扩大,已经出现肺动脉高压,即使进行了肺移植和房间隔缺损手,但这时候后大多不好,道理很简单,长期的房间隔缺损已经导致的心脏扩大,不可能通过手术把心脏缩小的,扩大的心脏就会心衰;心衰就会加重肺感染,两者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死亡。

如果她早发现,早治疗,也不至于发展到这个地步......

伟大的母亲走了,留下了不满1岁的孩子,我们啥也别说,祝这位妈妈一路走好,祝福孩子健康成长!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