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治疗在我院扬帆起航!

文 / 健康馨速递
2018-08-21 18:18

提起“心脏康复”这个词语,可能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但是,如果知道“心脏康复”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兴趣。心脏康复是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的的各种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指导饮食、指导生活习惯、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日,大庆市第四医院心脏中心心内一科成立了心脏康复室,为心脏病患者提供心脏康复方面的指导。

去年年底,我院心内一科就制定了科室发展规划和“科有特色、人有专攻、一专多能”的战略,每位医生要在掌握心内科全面技术的同时,专攻一、二项特长,科室确定了贾洪君主任医师负责心脏康复诊疗。贾洪君医生专程到国内名院进修学习了心脏康复技术,科室成功开展了心脏康复,为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康复的开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心脏疾病的急性期时,心脏康复绝不是单纯康复,它同时具备了治疗的色彩。在疾病急性期,心脏康复被认为是一种治疗的新方法;在疾病稳定期,心脏康复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再次发作。因此心脏康复贯穿于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的整个过程。很多患者可能对于心脏康复这样一种脏器康复不够了解,实际上心脏康复是一个投入少,产出效果好,质量高的项目,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社会发展的趋势。

据心内一科副主任王国涛和贾洪君医师介绍,冠心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缺血区心肌血流供应,保护心脏功能和避免心脏事件的发生。促进冠脉侧枝循环生成是改善缺血心肌灌注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表明,适宜的局部心肌缺血可促进冠脉侧枝循环生成,实现“生物搭桥”效应。无心肌缺血者侧枝循环不生成,但过度心肌缺血将造成不可逆的心肌损伤或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通过增加或降低运动强度来诱发或缓解心肌缺血,实现心肌缺血可控,有助于发挥缺血益处,避免过度缺血风险。目前我们认为:缺血阈强度和适宜的缺血负荷运动可以较为安全有效地提高缺血阈值和促进缺血区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心脏康复训练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有耐力、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还有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中西医结合的训练等,患者可以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康复训练中,医生还会视患者的恢复情况实时对处方进行调整,即使患者康复出院后,也会对患者的日常运动给予指导。

图为贾洪军主任医师指导患者的“六分钟步行实验”。

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对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功能状态的运动试验。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图为“六分钟步行实验”试验结束后患者心电图。

“六分钟步行法”简便易行,心内一科康复室首先应用,后续会引进“体外反搏治疗”等医疗器械。心脏中心还将聘请阜外医院心内科特聘专家参与指导心脏康复工作,将给这些患者带来心的新希望。

心脏康复,从现在开始。让大庆市第四医院心内一科全体医务人员带领您一起动起来吧!

王国涛 主任医师 循环内科专家

现任心内一科副主任,首届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大庆医学会心脏起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大庆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大庆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获省市科技成果及进步奖十多项,发表于北大、科技核心期刊文章十多篇。擅长诊治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及起搏器安置术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其研究方向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及心衰的诊断治疗。

贾洪君 主任医师 循环内科专家

民盟四医院支部主任委员,市政协委员。1995年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临床专业,同年7月分配到大庆市第四医院综合内科工作,1998年到心内二科工作。2002年专升本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5至2006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进修1年。2012年调到心内一科工作。协助王国涛副主任开展冠脉介入工作。擅长诊治冠心病、心肌病、顽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包括(心房纤颤、室性心律失常)、原发高血压和继发高血压鉴别诊断等疾病,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及心肺复苏方面颇有建树,在王海昌(西安西京医院)主任主导的冠脉介入并发症群内发表疑难病例3例,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参与著书2部,市科研成果1项。大庆市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