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心脏病高发,养心谨记“四个三”,简单易做,护心又健康!

文 / 雪姐谈健康
2018-06-08 10:26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这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剧,心脏负担也随之加重。


所以,中医认为,夏季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安则血畅,血畅就神清气爽。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气血外越,心率、呼吸开始加快,导致心脏负荷加大,因此,夏季成为了心脏病的高发季节,心脏病人在夏季要尤其注意心脏的保健。


夏季,心脏病高发,养心谨记“四个三”,简单易做,护心又健康!



第一个:补充三大营养素,滋养心脏健康

补充钾:


来源1:偏黄色、橙色的蔬果,如香蕉、橙子、芒果、黄彩椒等。


来源2:新鲜蔬菜,如菠菜、空心菜、苋菜、芥蓝、油菜、紫背天葵等。


来源3:杂豆、红薯


与钠恰恰相反,钾可以促使肾脏排出更多的钠,从而缓冲钠盐升高血压的副作用。


并且,研究也发现,适当多吃含钾的食物,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


钾低的时候,细胞活动就会受到损害,人会觉得虚弱、疲劳,就是因为心脏因为缺钾而泵血无力了,加上浑身的肌肉也收缩无力了,所以才觉得虚。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国人要重视补钾,每天要达到3500毫克。


一个红薯含钾量高达694毫克,而热量仅为131千卡。


3/4杯胡萝卜汁含钾量超过500毫克。

半杯四季豆含钾600毫克,红豆绿豆豌豆含钾量也很可观,中国人传统夏天喝绿豆汤解暑,其实还有补钾的价值。


日常注意多摄取这类的食物,补充人体的钾,保护心脏健康!



补充Omega-3脂肪酸


来源1:深海鱼,三文鱼、鳕鱼、金枪鱼等。


来源2:植物油,苏子油、胡麻仁油、核桃油等。


来源3:植物种子,紫苏籽、亚麻籽、核桃等!


不是所有的脂肪都不健康,Omega-3脂肪酸是“好”脂肪之一。它可以帮助降低心脏病、抑郁症、痴呆症和关节炎的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推荐心脏病患者,每日摄入1克Omega-3。如果,曾经发生过心肌梗塞,那么按处方剂量摄入Omega-3,有助于保护心脏。


一些研究表明,心肌梗塞幸存者提高身体Omega-3水平,心肌梗塞复发的几率更低,心脏病死亡人数更少。



很多实验得出Omega-3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三高,预防心血管疾病。

所以,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补充Omega-3脂肪酸,对于保护心脏健康十分有益!


值得注意的是,Omega-3脂肪酸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不耐高温,建议低温烹饪。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经常食用凉拌菜,这个时候,可以在凉拌菜的时候,淋上点苏子油等这类的食用油,不仅美味,还可以帮助摄取Omega-3脂肪酸。



补充大蒜素


来源:大蒜


大蒜中含有丰富的大蒜素,有助放松血管和改善血流量,从而对血压和心脏健康起到正面作用。

建议: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质,碾碎后它们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


我们我们把大蒜切好后,要先放置10分钟左右才能用,因为放置后的大蒜能够完全释放这种含硫化合物。


但是这种化合物不能经过高温烹煮,否则就会被高温破坏,所以一定要等到出锅前再放蒜,这样保健效果才是最好的。



第二个:按摩三大穴位,护心更健康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藏神,主神志。穴位按压可疏通经络,养心益神,有助睡眠。


1、内关穴,益心安神


位置:位于手臂的内侧中间,在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左右各一。


内关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


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


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穴,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穴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


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穴50下。

2、极泉穴,强心保养


位置: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腋窝最深处)


极泉穴,出自《针灸甲乙经》 归属:手少阴心经第一穴。


老人必揉之,是强心保养穴,可缓解心梗、心悸、心绞痛,此外,心梗或心绞痛发作时,弹拨极泉穴,也有增加心脏供血的效果。


用中指螺纹面,按于对侧极泉穴,用力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或电麻感向指端放射为佳。



3、灵道穴,疏通心经


位置: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处,左右各一。


当人的心经受邪,会蒙住心之神明,使人心痛、心悸、舌头根发硬、言语不清、头晕目眩等,我们便要找到此穴。


进入心灵之通道,以清除心经淤滞之邪,使心经畅通无阻,则会神清气爽、头清目明。


用拇指先轻揉灵道穴1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分钟。


第三个:常做三个动作,养心又护心



动作一:踮脚尖走路


踮脚尖是一种很不错的有氧运动,它能使人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50次左右,让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人的心脏、心血管健康。


垫脚尖走路因人而异,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再重复几组。


速度可自我调节,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初始练习者可以扶着墙,熟练以后就不用借助外物了。

也可以站着踮脚尖,首先把双脚并拢着地,用力抬起脚跟,然后放松落下,重复20—30次。踮脚尖不受场地限制,只要是站立的状态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



动作二:下蹲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前伸,松腰屈膝慢慢下蹲,上身尽量保持平直,停留10秒钟左右,两手收回,叉腰缓慢起身。


同时,配合适当的呼气吸气,重复下蹲15~30次,休息片刻,每天可进行3~5遍(看体力进行)。


下蹲时,通过双腿肌肉对血管的挤压作用,能加快静脉血液回流,对心脏十分有益。



动作三:伸懒腰


古人养生十大要诀中很重要的一条:“常伸懒腰乃古训,消疲养血又养心。”可见古人对伸懒腰也还很热衷的。


懒腰,集深呼吸、扩胸、展腰、举臂、绷腿等动作于一身,可通畅血脉、活络筋骨,有意地伸上几个懒腰,可以令全身舒爽、精神充裕。


即使身体本身并未感觉疲劳,伸上几个懒腰也会让人神清气爽。


在繁重的劳动或久坐、久卧之余,尤其是长时间办公的间隙舒服地伸上几个懒腰,不仅消除了疲劳,还可塑身、减肥,效果良好,轻轻松松便能收获健康。

第四个:三杯“救命水”


第一个,是早晨起床后,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第二个,睡前半小时,能稀释血液,预防心梗和血栓;


第三个,深夜醒来时,少喝一口水能增加身体水分,保护心脏。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