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初早养生:运动+按摩防感冒 踏春+赏花畅气血 三种蔬菜益脾气
2月4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预示着温暖,鸟语花香;春预示着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刚到,在这冬末初春之际,人们的身体也面临“换季”。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夏光荣指出,立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转折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规律,如果能按这个节奏走,就会顺应自然的运势,有利于养生。
运动+按摩 预防感冒发生
夏光荣说,立春节气虽已到春天,但仍处于冬春交替之际,感冒患病的人数常常直线上升,尤其是小孩儿、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稍不注意就惹病上身,打针吃药,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一是春季气候回暖,病毒、细菌容易滋生传播;二是刚到春季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脱下棉袄,而体质较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风寒而受凉生病。
如何预防感冒的发生?夏光荣表示,从外在来说,“春捂秋冻”可以作为日常人们预防感冒的穿衣指南;从内在来说,立春之后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才是根本。天气转暖后,人们也要跟随大自然的节奏逐步增加户外运动,吸收天地之精华来补充阳气。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运动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宜,选取柔和的锻炼方式,如打太极拳、慢步走等。因为如果运动量过大会使津液消耗过多,损伤阳气;此外,出汗过多,毛孔开泄也易受风寒。锻炼时要注意肢体不要过于裸露,以防着凉和损伤关节。
夏光荣指出,春季养生还可以适当按摩穴位,可以通过按摩大椎穴、风池穴、足三里穴、肩井穴这四个穴位来预防感冒的发生。按摩这四个穴位均可起到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来预防感冒。
踏春+赏花 调畅气血运行
《黄帝内经》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心情,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影响养生,容易损伤肝。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怒伤肝。肝性喜调达而恶抑郁,生气发怒就容易肝脏气血瘀滞不畅而导致各种病证。因此,进入春天后要保持心情舒畅,让肝火流畅地疏泄出去。如果常常发脾气特别是暴怒,就会导致肝脏功能波动,使火气旺上加旺、火上浇油,伤及肝脏的根本。日常生活一定要心平气和、乐观开朗,如果生气了,要学会息怒。
夏光荣认为,冬末春初时,人们可以在家看看书、听听歌,放松心情亦或组织踏春、赏花、放风筝等活动,三五个好友结伴出游,看看春天的美景、闻闻芳香的鲜花、感受春风抚脸的温柔,放松心情,保持心情的舒畅。
梳头+艾灸 赶走身体不适
中医认为,经络遍布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器官之间的互相联系、气血的调和靠经络传导。人的气血靠经络而通达全身,发挥其生理效应,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所著《养生论》中就有说过:“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人的头顶有“百会穴”,是因经络直接汇集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得名。夏光荣认为,春季梳头非常符合春季养生要求,因为梳头能刺激头顶百会穴,有通达阳气、宣行郁滞、疏利气血、清利头目的作用,还能强身壮体。
中医认为,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自古以来就有通过艾灸治疗疾病的传统。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及养生保健的作用。普通人进行艾灸,可以缓解身体疲劳,预防一些身体疾病的发生;而身患颈肩骨病、感冒等等疾病的患者经常艾灸,则可以起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夏光荣认为,立春养生,重在养阳,艾火循经,疏肝利胆,元阳生发重在这一季。
三种蔬菜,养益脾气
春季草木萌发,与之相对,人体的气血活动也开始加强,筋脉开始运转,精神活动也变得活跃。中医认为,立春当以保护阳气,养肝护阳为主。在冬春交替之际,我们怎样才能吃出健康,身体倍棒呢?别急,您接着往下看。
立春之后,在饮食上要做出调整,少食辛辣,少吃容易上火的羊肉等,多吃绿色蔬菜。
古代名医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立春之后要少食酸味食品,可适当增加甜味食品摄入。
豆芽
“春日食春芽”,立春之后植物生发的嫩芽极具营养,春天可以食用的嫩芽有很多,比如豆苗、豆芽、香椿等。豆芽味甘,入脾,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富含维生素与蛋白质。不少地方有立春吃春饼的习俗,在春饼中卷入豆芽、豆苗、韭黄等嫩芽菜,不仅清爽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韭菜
韭菜性温,具有补阳的作用。冬春之交,气温还偏低,吃点韭菜可以帮助祛阴散寒。“一月葱,二月韭”,韭菜是非常适合春季食用的蔬菜。春季人肝气盛,脾胃功能受到影响,韭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可以增进人的食欲。韭菜虽好,但在食用时也要注意,不要过熟或过生,不要与酒或蜂蜜同食。
春笋
春笋被誉为春天的“菜王”,有着“尝鲜无不道春笋”的说法。春笋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春笋的纤维素含量也十分丰富,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春笋具有健脾补气、化痰止咳的作用,春季吃春笋可以做成油焖春笋,如果想吃的清淡还可以做成春笋豆腐汤。
初春寒冷 心脏要过“五道坎”
春冬之际,感冒受寒爱唱“主角儿”,其实真正应防范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火箭军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陈秀认为,心脑血管病理基础是“虚”“淤”“痰”等,并提出了“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脑心同治”两大理论,要想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偷袭”,心脏要过好“五道坎”。
保暖坎 天气较冷时,心脏病突发事件比其他季节高2~3倍,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反映比较迟缓,这样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造成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痉挛,使得原本因粥样硬化而狭窄的血管更加狭窄,甚或发生闭塞;更严重的时候,冠脉痉挛还会引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堵塞,从而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要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烫烫脚,夜间上卫生间时要穿上衣服,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大风降温时,不要迎风行走。
睡眠坎 高质量的睡眠就相当于给心脏充足了电,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对健康最有利。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风险,每天睡眠小于6.5小时的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上升15%,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升23%;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且睡眠质量较差的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上升63%。
此外,患者卧室温度不宜过低,要盖保暖效果好的羽绒被或羊毛被,避免寒冷诱发疾病发作。傍晚与凌晨也是心梗与脑卒中的高发时段,因此心脏不好的人,经医生评估后睡前可以适当服用阿司匹林以降低上述风险。老人睡醒时不要急于下床,先在床上躺5~10分钟,再慢慢下床穿好衣服,否则易引发心绞痛、中风等。
呼吸坎 呼吸道感染在春冬季高发,导致肺组织的氧交换能力降低,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急性事件。因此,体质较差的老人必要时可提前接种流感疫苗。
另外,雾霾天气压较低,空气中的氧浓度也低,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室外活动很容易缺氧。空气中PM2.5等污染物会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激发血管炎症反应,并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进而诱发心脏病发作。因此,雾霾天气时需减少户外活动,应待在家里多喝水,千万不能开窗。
调药坎 《黄帝内经》载:“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只要心脏不出问题,其他的脏腑一般也会安守本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神”也就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说,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按时、规范用药,并要根据气候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控制各种慢性病的复发。血管遵循“热胀冷缩”原理,天气较冷时,会使血管收缩更明显,进而导致血压升高、波动明显,原有的药物剂量并不一定能控制和管理好血压,因此,当天气剧烈变化时,最好到医院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及时调药,千万不能自己在家随意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发生意外情况。
运动坎 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不要因为天气寒冷,而久卧不动。每周身体活动时间在120分钟以上,可使心脏病危险降低一半。有冠心病等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要在太阳出来后再运动,运动强度要适当,时间以微微出汗为宜,应控制在30~50分钟以内,最好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不太激烈的运动。需要提醒的是,运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在运动过程中如有感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回家休息。遇大风降温天气千万不能出门运动,可以做室内扭扭腰、伸伸腿等小幅度运动。
(人民健康网综合中国中医药报)
您看此文用·
一起来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