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与周围血管专场纪实
医声网讯:
亚洲心脏病学年会是亚洲心脏病学医生的年度盛会,年会秉承“创新、协作、共享、超越”的宗旨与2017年12月15-17日于深圳盛大举行。会议举办期间,特地开设冠心病与周围血管疾病专场,旨在让心内科医生与血管外科医生相互学习、交流。
专题讲座蒋雄京: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我国肾动脉狭窄的病因谱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诊断和治疗需符合中国国情。对于介入治疗的解剖/病理生理指征均符合的患者,肾动脉支架术可达到控制血压和改善肾功能的效果,同时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目前关于肾动脉介入/药物治疗的大型研究仍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在制定中国专家共识时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注册研究。
罗建方:从主动脉腔内治疗到TAVI实践体会
主动脉瓣是整个主动脉的起始部,主动脉瓣疾病和主动脉疾病关系密切,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对主动脉瓣的病理解剖学深刻理解,建立主动脉整体处理的理念。此外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存在许多共同的操作细节,因此EVAR实践经验是TAVI技术开展的重要基础。对于TAVI技术来说,术前CTA评估主动脉解剖情况,术中密切团队合作极为重要。
程康: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之心内科医生处理经验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冠心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基础,且二者相互影响,而内科医生临床思维缜密,围术期处理到位,因此心内科医生在处理这类疾病方面有丰富经验。目前对于肾动脉狭窄的血运重建策略一般将经皮介入治疗作为首选,血管外科直视手术仅用于某些特殊情况。
陆信武:胸主动脉弓上分支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要点及初步结果分析
行胸主动脉弓上分支激光原位开场时熟悉每一个细节和流程可以减少并发症,其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球囊选择、支架选择、导丝的使用、鞘放置、激光光纤选择、操作手法、六方面上。目前的初步结果显示激光原位开窗技术重建弓上三分支成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且其重复率较高。
范卫东: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问题探讨
TEAVR改善了主动脉疾病的预后,成为目前主动脉疾病治疗公认的首选方法。TEAVR手术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技术及器械涌现,手术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减少手术并发症主要通过减少内漏、减少逆撕、正确选择路径等方式,正确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主动脉疾病治疗的关键。
冯睿:主动脉弓的不同修复方式
目前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腔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杂交去分支技术、开窗技术、平行支架技术和分支支架技术。其中开窗技术主要包括体外预开大/小窗、体内原位激光/机械开窗,分支支架技术主要包括一体式外分支和分体式内分支技术。
赵渝:外周动脉腔内介入---回顾及展望
在外周动脉疾病治疗领域,第一阶段以开放手术为主导。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器械的发展,微创治疗时代已全面到来。考虑到动脉硬化闭塞继发血栓的问题,临床医生大多采用溶栓+吸栓+球囊+支架的综合治疗方法,从而减少支架等异物的植入,尽可能恢复血管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现如今一大批新型微创腔内“器械”减容技术也登上了舞台。
周忠江:2017ESC外周血管病指南要点解读
2017 ESC外周血管病指南的更新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针对外周动脉疾病的不同位置给出了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建议;对于合并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的管理给出了明确建议;仅推荐高危卒中患者进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明确体弱患者可从血管内手术中获益;强调了针对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风险分层的新Wlfl分类的重要性。
马翔:主动脉夹层诊断标志物进展
主动脉夹层相关大规模临床试验不多,目前的经验多来自专家共识或小规模回顾性研究。临床中迫切需要早期诊断检测方法,血清标志物可能是新的突破点。外周血生化凭借快速、经济、非侵入性等优点,深受国内外学者青睐,成为AD诊断的亮点。但目前疾病预后的早期判断仍依赖影像学及临床评估系统。
手术演示 专题讲座举办期间还穿插了蒋雄京教授、黄文晖教授、董豪坚教授、刘媛教授、刘华东教授带来的精彩手术转播,将所讲知识通过手术演示更为生动地展示出来,使与会医师的印象更为深刻。
专题讲座过后,吴铿、肖华、彭宇程、李捷、王慧勇医生分别带来了左主干及动脉瘤PCI并发心包压塞的紧急救治、腹主动脉瘤术后内漏处理、3D打印在复杂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二叶瓣TAVI、烟囱加原位开窗处理主动脉夹层的精彩病例分享,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冠心病与周围血管专场会议虽然只有短短一上午,但这一上午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与会医师均表示通过此次学习收获颇丰。该会议的举办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心内科医生与血管外科医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治疗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