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硬化?肝硬化护理及预防!
什么是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预防护理
预防:
肝硬化的病因复杂,最常见的为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因此预防病毒性肝炎极重要,注意卫生,严格器械消毒,严格筛选献血员,以及肝炎疫苗预防注射等均属重要的措施,节制饮酒,合理的营养,避免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也应注意,已发现的肝硬化病人,应予以适当保护措施,如适当减轻劳动强度,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维持健康和延长寿命。
护理:
1、全面准确评估病人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
2、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做好家属的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
4、加强健康教育。
病理病因
病理分类:
肝硬化因病因,炎症程度以及病情发展的不同,可呈现不同的病理类型,目前仍多采用1974年国际肝胆会议所确定的病理分类,按结节大小,形态分为4型。
1、小结节性肝硬化:结节大小比较均匀,一般在3~5mm,最大不超过1cm,纤维隔较细,假小叶大小一致,此型肝硬化最多见。
2、大结节性硬化:结节较粗大,且大小不均,直径一般在1~3cm,以大结节为主,最大直径可达3~5cm,结节由多个小叶构成,纤维隔宽窄不一,一般较宽,假小叶大小不等,此型肝硬化多由大片肝坏死引起。
3、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为上述二型的混合型,大结节和小结节比例大致相等,此型肝硬化亦甚多见。
4、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又称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其特点为纤维增生显著,向小叶内延伸,然肝小叶并不完全被分隔;纤维组织可包绕多个肝小叶,形成较大的多小叶结节,结节内再生不明显,此型的病因在我国主要为血吸虫病。
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1、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4、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5、循环障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谢障碍
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7、胆汁淤积
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8、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9、原因不明
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肝硬化腹水单方验方:
五四丸组成:大枣、桃仁、黑豆、白矾、陈面无碱馒头各四两。用法:将黑豆蒸熟,大枣去核,白矾研细,将五味药共捣成泥为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3次,21口为一疗程。
1、五四丸
组成:大枣、桃仁、黑豆、白矾、陈面无碱馒头各四两。
用法:将黑豆蒸熟,大枣去核,白矾研细,将五味药共捣成泥为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3次,21口为一疗程。
疗效:上药治疗8例早期肝硬化,近期疗效满意。
2、人王冬虫夏草菌丝制剂
组成:人工培养冬虫夏草菌丝。
用法:装于胶囊中,每次2~3克,每日3次,3月为一疗程。
疗效:上法治疗肝硬化腹水17例,其中腹水消失12例,减少5例,全部有效。
3、葱白合剂
组成:新鲜葱白10根,芒硝10克。
用法:上药共捣成泥,外敷于脐部,上盖塑料薄膜及纱布,用橡皮膏固定,每日一换。
疗效:上法治疗40例,腹胀消失,尿量明显增加14例,自觉症状减轻,尿量增加26例,全部有效。
4、山辣椒
组成:新鲜山辣椒全草或根。
用法:上药捣烂敷于肝或脾区,面积5×5cm2,厚度1cm,上盖薄膜塑料,用胶布固定。敷药时间10~12小时,见局部皮肤发红起泡即除去。待水泡大至一定程度,常规消毒后,穿刺放液,创面涂龙胆紫,以防感染,15天后可敷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