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线上补线下” 解决肝病患者“就医买药”双难题
2021年春节,冯先生(化名)从无锡回到了苏北老家过年,患有肝功能障碍的他需要常年服用保肝药物,然而他在老家却买不到此类药物;若停药,疾病会有复发风险。冯先生联系了他在无锡的主治医生——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蒋亦明教授,通过医联续方购买药物,解决了燃眉之急。
遇到过一例肝衰竭的患者,杨先生(化名)家里经济比较困难,日常照顾他的爱人也患病在身,没办法来定期到医院复诊,但他急需提高免疫的药物。摆在面前的困难还有:医院规定这种针剂不能带出医院;药物运输起来比较困难。他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原本这些看似不可能克服的困难,现在他通过医联轻而易举地实现了。
樊女士(化名)也是互联网医院的受益者。非广州本地人的她曾跨越几百公里找到求医问诊,现在通过手机樊女士就可以和李建国教授进行沟通。有一次,樊女士在当地医院做检查,但当地医生经验不足,内心忐忑的她便通过医联向李建国教授求助,有了李建国教授的在线指导才让她彻底放心。
肝炎肝病防治任重而道远
众所周知,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病一直是威胁我国乃至世界人民健康的一大疾病。类似冯先生、杨先生、樊女士这样的患者不胜枚举,我们看见的是不同的伤痛,背后却是无数个家庭焦灼的命运。
肝炎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酒精、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引起的肝脏的炎症,按发病原因主要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其中仅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
“我国乙肝患者大约有2500万例,然而至少有一半的患者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有的患者是错过了早期诊断;有的患者诊断后,由于顾虑不良反应没有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部分使用了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复查间隔过长,导致出现了疾病的进展而不自知。”李萍教授如是说。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二科主任李萍教授
对我国肝病的现状,蒋亦明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呼吁大家重视科普宣传,重视体检:“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早预防和重视,很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威胁。一定要及时筛查、早期诊断,确诊后要接受规范治疗。”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蒋亦明教授
从2002年开始,我国执行乙肝疫苗计划,经过近20年的疫苗推广, 目前,我国总体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在下降,由原来占全球的高流行区变成了现在的中等流行区,但是肝癌和肝硬化的患者每年在增加。肝癌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在第四位,在死亡病因中排第二位。李建国教授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数据:我国肝癌患者总数占了全世界的接近50%,每年新发的肝癌患者约36万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李建国教授
消除肝炎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到2030年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这已成为全球肝病防治领域的“一号课题”。作为人口大国,中国肝炎肝病的防控形势对实现这一目标来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蒋亦明教授认为,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政府、机构、医院、企业以及我们每个人团结起来,肝炎肝病的防治也不例外。政府在倡导其他力量积极进行科普宣传肝病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社会消除乙肝等肝病歧视。作为个体,则需要定期的去筛查、做检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特别是育龄女性更要重视这方面的检查,以防通过母婴传播给下一代。
李建国教授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丙肝的防治:“丙肝早期没有什么症状,有症状的时候往往就已经发展到肝硬化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体检的时候要做一个丙肝筛查,若发现有丙肝症状感染,一定要及时去治疗。”
李萍教授则认为,想要达到消除肝炎的目标,一要控制好现有的感染人群,二是降低新发病例,从健康宣教、疫苗接种入手,同时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共同为消除肝炎而努力。
互联网院外管理模式助力肝病防治
在我国,除了庞大的肝炎肝病人群困境,医疗资源不均衡,大型医院人满为患,挂号、排队就医、缴费、拿药、检测等每一项流程都非常耗时等现象,对于需要高频次前往医院的慢性肝病患者来说,定期到院复诊检查是一份不小的压力。
互联网医疗的兴起,极大的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李建国教授在医联平台执业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方便:“患者需要复诊续方的时候不需要非得来到医院了,这让他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和花销。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就更有益了,因为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送药上门,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互联网医疗平台还可以有电话或视频形式的线上问诊,医生的解答也会更详细,解决了医院门诊人多导致医患沟通不充分的问题。
蒋亦明教授表示:“有些慢性乙肝患者认为长期吃药很麻烦会自行停药,现在患者可以随时在线上咨询能不能停药,我们医生也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并给出下一步的治疗建议。通过这样一对一的有效管理,患者的依从性提升了,整体治疗也就相应更有效。”
李萍教授在表达了对互联网院外管理模式认可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互联网医院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把患者的诊断细节、指标等进行分类有助于效果管理。此外,互联网平台有着丰富详实的疾病科普资料,便于患者及时查阅和学习,可以开发一些更有趣、可视化的小功能,这样能够增加患者使用和分享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