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法十方治肝炎:降酶十法
导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肝炎控制不好有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危险,刘老总结的降酶十法,值得学习。
(1)苦寒降酶法
适用于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属实、属热,血清ALT特高者。
主症:胁肋疼痛,口苦烦闷或有黄疸,脉弦数或弦滑数,舌质淡红,舌苔黄厚或黄燥。
基本方:苦寒降酶汤。龙胆6~9g,败酱草10~20g,板蓝根10~15g,重楼10~20g,炒栀子6~10g,川牛膝15~30g。
(2)甘寒降酶法
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或慢性肝炎反复发作,血清ALT稽留难降者。
主症:胁痛阵作,口干肢困,脉虚而数,舌红苔少等。
基本方:甘寒降酶汤。寒水石9~12g,淡竹叶6~9g,麦冬10~15g,南沙参10~20g,金银花15~30g,川牛膝10~20g。
(3)舒肝降酶法
适用于慢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血清ALT持续不降或降后反跳者。
主症:胁肋胀痛,腹胀嗳气,脉弦,舌苔黄白较薄等。
基本方:舒肝降酶汤。全当归10~20g,炒白芍10~20g,广郁金10~15g,制香附10~15g,软柴胡6~9g,川牛膝10~20g。
(4)化瘀降酶法
适用于肝硬化或其他类型肝炎血清谷丙转氨酶高而难降者。
主症:胁肋刺痛或疼痛较甚,胁下痞块,皮肤血痣,或乳房增大,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厚,脉涩或弦滞等。
基本方:化瘀降酶汤。当归尾9~15g,草红花5~15g,川芎片6~9g,炒枳壳9~12g,桃仁泥9~15g,软柴胡6~9g,川牛膝10~20g。
(5)芳化降酶法
适用于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血清ALT升高持续不降者。
主症:腹胀便溏,纳呆,头昏,四肢困乏,脉滑弦,舌质淡红,舌苔白腻等。
基本方:芳化降酶汤。广藿香6~12g,佩兰叶6~12g,薏苡仁10~20g,草豆蔻3~6g(后下),滑石粉6~12g,广郁金10~15g,川牛膝10~20g。
(6)健脾降酶法
适用于慢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血清ALT持续不降者。
主症:胁肋隐痛或胀痛,面黄倦怠,纳呆便溏,脘腹胀满,脉细弱或细弦,舌淡体胖,舌苔白薄。
基本方:健脾降酶汤。焦白术6~12g,云茯苓10~15g,太子参15~20g,广郁金10~15g,炒枳壳9~12g,制黄精9~12g。
(7)凉血降酶法
适用于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血清ALT特高或持续不降者。
主症:胁肋常痛,心烦鼻衄,尿黄便干,乏力倦怠,或有恶心,脉细数,舌质红或有裂纹,或舌苔剥落等。
基本方:凉血降酶汤。牡丹皮10~15g,京赤芍10~20g,炒栀子10~15g,重楼15~30g,细生地黄10~20g,怀牛膝10~20g。
(8)滋阴降酶法
适用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血清ALT高或特高持续不降,或经常反复者。
主症:胁痛隐隐,劳累身重,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口干目涩,眩晕多梦,颜面、颈、手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蟹爪纹络)、蜘蛛痣(血痣)、肝掌(朱砂掌)等,脉弦细或弦细数,舌质红或稍红,无苔或少苔,剥落。
基本方:滋阴降酶汤。枸杞子10~15g,麦冬10~15g,炒白芍10~20g,细生地黄10~15g,山茱萸10~20g,炮川楝子9~12g,五味子5~8g,粉甘草3~6g。
(9)化痰降酶法
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血清ALT升高或久高不易下降者。
主症:脘腹闷胀,痰多纳呆,乏力头昏,脉滑,舌质淡、体大,舌苔白腻或薄或厚。
基本方:化痰降酶汤。姜半夏6~12g,广陈皮6~9g,云茯苓10~15g,石菖蒲6~9g,广郁金10~20g,焦白术6~9g,粉甘草3~6g。
(10)导泻降酶法
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或肝硬化,或肝硬化腹水血清ALT高者。
主症:胁痛腹胀,便干尿黄,口臭乏力,脉弦滑或弦数,舌质红或淡红,舌苔黄厚或黄燥。
基本方:导泻降酶汤。川厚朴6~9g,炒枳实6~9g,牵牛子6~10g,生大黄5~15g(后下),重楼10~15g。
刘老曾治患者袁某,男,24岁,工人。1974年11月20日,以“间断右胁胀痛、乏力、口苦3年半”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1971年5月患“肝郁”,经治好转,近因过劳复发,周身乏力,纳呆食减,口苦且黏,咽喉干痛,右胁胀痛,小便色黄,大便稀溏,每日2次,遗精多梦,脉弦滑而细,舌边尖红,舌苔白腻。
查体:腹软,肝上界第6肋间,肝大,剑突下2cm,锁骨中线肋下触及质软,有明显压痛和叩击痛。肝功能:脑磷脂(+),麝香草酚浊度10U,ALT 493U/L。中医诊断:胁痛(肝郁脾虚型兼有湿热)。西医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
治法:疏肝健脾,清利湿热。
药:软柴胡9g,广郁金9g,全当归12g,炒白芍15g,嫩茵陈蒿30g(后下),重楼24g,云茯苓24g,净连翘15g,茅苍术、焦白术各9g,制香附12g,粉甘草3g。6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温服。
11月24日二诊:药稳症缓,上方加嫩黄芩9g。
12月1日三诊:右胁胀痛、口苦咽干均较前减轻,舌边尖稍红,苔白厚,脉弦滑而细。上方加茅苍术、焦白术各3g。
12月8日四诊:药后诸症渐消,舌质淡红,舌苔白,脉弦滑而细。守方继进6剂。
12月15日五诊:口苦、便溏、胁痛咽干消失,食香量增,唯夜梦多,偶尔遗精,舌苔薄。脉象变化不大,肝功能好转,脑磷脂(-),麝香草酚浊度10U,ALT 250U/L。根据肝郁日久多夹血瘀的原则,宜疏肝、清热、活血通络。
处方:嫩茵陈蒿30g(后下),净连翘15g,广郁金12g,紫丹参24g,草红花9g,全当归18g,重楼18g,板蓝根24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薏苡仁30g。
以此为基本方,稍有出入调理2个月余,症状逐渐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巩固治疗2个月余,于1975年4月出院。之后全日工作,1975年6月、1976年10月及1979年8月多次化验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