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阿姨误服感冒药命悬一线 仁济医院24小时内助孝子捐肝救母
图说:急性重型肝衰患者经过手术已经苏醒,正在康复中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夏强团队为一位因急性药物性肝损导致肝昏迷的患者进行亲体肝移植手术成功。值得一提的是,肝脏外科团队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24小时内完成供受体肝脏移植手术的术前检查、术前评估、伦理审核与必要流程,再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目前该急性重型肝衰患者已经苏醒,正在康复中,供体已康复出院。
感冒后乱服药,女子突发急性药物性肝损
该女子今年55岁,几周前因为感冒和胃部不适自行服用多种感冒药和胃药后出现黄染、纳差等不适,3月下旬到某医院就诊后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在一周内患者症状加重。黄疸升高到超过200umol/L,急性肝功能衰竭,出现肝性脑病并伴有肝昏迷。
4月4日,女子全身状况逐渐恶化,出现嗜睡、昏迷等表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命悬一线,转入仁济医院时已经昏迷,外科重症加强护理病区(ICU)立刻予以气管插管,并启动CRRT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维护全身脏器功能,并与肝脏外科共同评估手术可行性及治疗方案。
24小时内完成所有准备工作,仁济再创生命奇迹
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不允许长时间等待。当患者家属得知肝移植是唯一可以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途径时,患者的姐姐、弟弟和儿子毫不犹豫同时表示希望捐肝进行亲体肝移植配型。得知家属的意愿后,肝脏外科团队立刻启动急诊亲体肝移植相关预案,协调医院相关科室与资源,第一时间完善了供体、受体的抽血检验和影像学评估等术前检查与评估。综合各方面考虑,伦理委员会与专家组最终选定儿子作为亲体肝移植的供体。肝脏外科团队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24小时内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再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肝脏外科团队对患者儿子的肝脏和血管、胆道进行了三维重建,分析了多种供肝切取方案,最终确定切取供体的右半肝进行移植,并对术中静脉流出道重建进行了充分准备。
图说:孝子捐肝救母
同时满足成人供体受体工作需要,手术难度大
4月5日早上6时开始,供体手术历时6小时,受体手术历时整整9个小时。手术中切取儿子右半肝作为供肝,供肝近800克,约为儿子原有肝脏的60%,占受体体重1.35%(一般是建议0.8%以上)以同时满足供体受体今后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
据主刀医生、仁济医院党委书记、肝脏外科科主任夏强教授介绍,肝移植需要将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肝动脉系统和胆管系统全部吻合好才能让肝脏发挥作用。这个手术的难点是要首先保证健康的捐肝供体(儿子)的手术安全,右半肝切取本身技术难度就大,手术中需在不能损伤供体已有的血管前提下,需要将供体血管完好无损的切取下来,以便受体手术的吻合。其次,供肝大小既要保证供体儿子的安全和术后正常生活工作能力,同时要保证受体患者能够得到足够的肝脏组织用以代谢已经产生的代谢废物。第三,受体术前处于肝昏迷状态,全身状况差,整个术前管理、手术和术后管理不仅需要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还需要ICU、麻醉科、手术室的密切配合,手术成功并不代表患者一定能获救。最后,由于供体儿子的肝脏属于门静脉II型,肝中静脉主导型的静脉回流,因此切取下来的右半肝断面上存在6个流出道,为了保证供肝的功能,所有流出道都必须进行重建,以保证正常的血液回流和肝脏功能。
妈妈成为儿子的“新肝宝贝”
都说孩子是母亲的心肝宝贝,但是从这一刻起,儿子一半的肝脏在母亲的身体里成功安家。妈妈成为儿子的“新肝宝贝”。患者的儿子说:“妈妈带我来到这个世界,给我爱与温暖,这个世界很美好,我想要妈妈能够继续陪我看这个世界!”
据悉,术后第一天母子二人肝功能良好且没有排异现象。供体手术五天后出院,受体已经转入普通病房,顺利康复中。
仁济医院消化科教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组长茅益民提醒广大市民:近年来,我国药物导致的肝衰竭呈上升趋势,疫情期间,因为恐慌和焦虑,出现症状不敢去医院就诊,自我诊断为感冒而服药,是绝对不可取的。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还是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切忌想当然自我诊断与用药。
通讯员 袁蕙芸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