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疫:运动量小了,低脂饮食保持身材?
阿轴吐槽说,宅在家里,运动量小了,该饿的时候一样会饿,于是吃的频率和数量并没怎么减少,眼看复工和春暖花开近在眼前,得管理下身材了。她看着橱柜里的半袋米和一小袋面粉,打算“不吃肉了,喝一礼拜面条汤和大米粥”。
壹
减肥和吃肉矛盾吗?
按照国内影响几代人的“吃啥补啥”概念,吃肉大概说什么也不会跟保持身材建立联系。类似的认知也被广泛接受于国外。于是很多追求保持身材或减重的人,克服嗅觉和味觉的诱惑,刻意与肉食保持距离。
这套广泛传播几十年的饮食理论,就是“低脂饮食”理论。值得深思的是,研究数据显示,自19世纪80年代前后,世界范围内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却上升了。而且,这种增长是没有性别差异的,全部呈现飞速高涨的态势。
随之而来的健康风险,包括胆囊疾病、骨关节炎、痛风、睡眠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综合症、心血管疾病、癌症等,还有各种代谢紊乱类疾病,比如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既然并没有让健康得到改善,为什么这种饮食方式始终占据倡导健康饮食的主流?
贰
低脂饮食影响力的建立
低脂饮食理论的建立,本身就是利益驱动的阴谋。
上世纪60年代,某国糖业协会的前身——糖研究基金会为了给糖洗白,费尽心机把心血管疾病的锅甩给脂肪。
与此同时,农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农产品特别是玉米、小麦、大豆、大米等等,产量不断提升,以它们为原材料制作的食物成本相应不断降低,相对来说能最大幅度地减少政府补贴。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份裹挟着各方利益的“权威”膳食指南被炮制出来。正是这份“指南”,开始建议“低脂肪高碳水饮食”。
尴尬的是,这份膳食指南最早的流行地——美国,却成了由此引领世界肥胖率不断攀升的“增长极”。
叁
低脂高碳饮食会增加脂肪
大家坚定地认为“吃脂肪长脂肪”,但实际上,我们身上的脂肪,却来源于糖。
当你吃了大量高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面、糖,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的时候,一部分血糖用于供能和存储为糖原;剩下多余的糖,就会在胰岛素的刺激下,转化为脂肪存储起来。
肆
低碳饮食和低脂饮食,高下立现
研究人员对53个涉及67,000名减肥者的独立研究,对低碳饮食和低脂饮食进行了汇总分析。
比较低脂饮食与其他饮食的有效性,他们发现:在减肥效果对比中,低碳饮食比低脂饮食的效果明显。
Omega-6脂肪酸 在低脂饮食里被广泛用来替代动物脂肪的草本植物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并非优质脂肪,它们含有超高量的Omega-6脂肪酸。这种脂肪酸有致炎作用,肥胖、糖尿病、心脏病、肝病、抑郁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和它有关联。此外,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非常不稳定,容易在高温状态下被氧化,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对人体更加不利。
伍
世界因“低碳”而改变
早在50年前,就有英国顶级营养学家和生理学家指出:糖才是发胖、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南非一位传奇医学教授患有糖尿病,在违背传统“低脂膳食指南”进行低碳饮食后,血糖越来越平稳,糖尿病好转,连视力也越来越好。
美国一位研究健康医学减肥计划的女博士,通过基于糖尿病人研究的演讲,直指美国糖尿病协会和心脏病协会的错误方针,挑出利益团体、制药公司的毒刺,呼吁更多迫于权威不敢说出实情的医生站出来,为病人的真正利益而战。
不止这些科学家,很多国家也开始正视这件事情:
2005年,瑞典开始支持全民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肥胖率开始慢慢减少。
2018年4月,英国开始对糖征税,彻底打响了针对“低脂肪高碳水饮食”的第一枪。
2019年3月,“中国低碳医学联盟”成立。
“低脂高碳饮食”的影响之广、历时之长,让人很难轻易改变几乎植入潜意识的饮食选择和偏好。
趁着这段有大把厨房时间可以支配的日子,不妨尝试一下“低碳饮食”,如果有人血糖恢复平稳,如果有人血压值在向健康值靠拢,如果有人体重在减轻而昏沉易疲劳逐渐被神清气爽取代……这时候你大概就会明白到底该怎么做,因为身体从不骗人。
我告诉阿轴,我的一位朋友,前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坚持低碳饮食3个月,已经减重十几公斤。
阿轴忽然打断了我:“先不说了,我去把冰箱里剩的那个馒头掰了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