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对肝不好?了解这些有助于预防伤肝!
日常生活中,有些行为对肝很不好,包括造成肝细胞炎症坏死、影响肝功能的修复、加重肝脏的负担等等,杜绝这些行为,对肝有好处,其实就是预防肝损伤的最好措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成人的肝重量约1.5公斤,具有很多功能,包括合成、分解、代谢、解毒等。
比如,体内最重要的营养成分白蛋白就是由肝脏合成的,很多药物要经过肝脏的代谢,肝还有分泌胆汁的功能,而胆汁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的行为,包括:
喝酒:长期大量饮酒、宿醉或者酗酒长期大量的饮酒,一般指每天摄入酒精>30g者,由于95%的酒精要经过肝脏代谢,酒精可能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研究显示,超过90%的大量饮酒者,可见到肝脂肪变,且通常呈大泡性脂肪变。
这种肝脂肪变在频繁饮酒两周内就可能发生,戒酒后可以在三个月内很快消退,但是要持续长期的戒酒,效果才能一直保持。
对于本身有乙肝、丙肝的慢性肝病的患者来说,更加要戒酒,否则病毒和酒精的双重损害,能够加速加速病情进展。
还要强调的是,酒精对女性的损害要比男性更加明显而严重,所能造成肝损害的饮酒量更小,需要的喝酒持续时间更短。
熬夜:是很多人体检肝损害的原因很多年轻人有熬夜的习惯,中老年人又经常失眠,这些人在体检的时候,经常有肝功能的转氨酶指标超标。医生会告诉他们,多休息,不要熬夜,肝功能一般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
晚上十一点后,是肝脏自身修复的时间,按时休息有助于肝的新陈代谢、炎症修复和肝细胞再生。如果不按时休息,肝脏会拼命继续工作,疲于奔命,一些肝细胞会过早的死亡,导致转氨酶升高。
饮食不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罪魁祸首饮食过量,包括甜食、油腻食物、快餐等饮食,加上缺乏运动,会导致能量过剩,转化为脂肪堆积。
这时候,人不仅仅外表变胖,身体内部的各个器官也跟着“发胖”。
健康人的肝脏,脂肪含量通常为3%~5%,超过5%可能造成脂肪肝,但不一定能用普通的影像检查诊断出来。
当患者被B超等检查诊断出来时,大多数患者肝细胞内的脂肪含量往往高达30%。
我们经常听说过的法国传统名菜“肥鹅肝”,就是让鹅只吃不动,并大量喂食,让鹅的肝脏内脂肪堆积,以“生产”美味可口的“肥鹅肝”。
如果不注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我们的肝脏,也可能会变得像“肥鹅肝”那样,看上去是不是很可怕?
其他行为有些人喜欢吃药,一有不舒服,就首先想到要吃点药治疗一下,殊不知可能悄悄埋下了药物性肝炎的“祸根”。
解热镇痛药、抗菌药、激素、减肥药、中药、草药、中成药等等,是最常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因素。
心态不好、经常暴怒、焦虑不安、劳累过度、接触有毒物质、剧烈运动等因素,也会会肝不好,要尽量避免。
龙医生的温馨提醒无论原先有没有肝病,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酗酒、熬夜、经常吃药等等,都是对肝不好的生活方式。
原本有肝病的人,更应该避免饮酒和熬夜,多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定期复查,积极的治疗肝病的原因等等,都是预防肝不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