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发病率逐渐上升,竟是母婴传播引起,如何避免?听专家怎么说
虽然近年来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很多人对丙肝的感染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丙肝一直被称为“伪装的杀手”而不同于其他肝炎,它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感染丙
型肝炎的患者,因为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而被忽视,但是它对肝脏的破坏是持续的。
丙肝不能忽视的问题总结
急性丙肝患者的85%很容易转为慢性丙肝,所以很多患者在发现自己是丙肝时已经是慢性
丙肝了,如果慢性丙肝得不到及时治疗,其中约10%-3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这时
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机会也大大降低了;丙肝肝硬化患者中,又约有3%-10%可演变为肝细
胞癌。丙肝的感染也被认为可能是除乙肝外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原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
有超过30余万人死于丙肝导致的肝癌。因此,丙肝引起的肝硬化已经成为肝病中病死率较
高的疾病之一。
据悉,有相当数量的丙肝感染者发病就和小感冒差不多,平均每2个月就有患者可能出现
疲倦、恶心、腹胀等轻微症状,有30%的患者可能会接着出现黄疸及浓茶色尿,这主要是
因为丙肝病毒会伪装自己的蛋白质外套,使其不易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拒之门外,从而
躲藏在人体内不断地损害肝脏。
在许多慢性HCV感染母亲的婴儿血液中可检测到抗-HCV,这是由胎盘被动转移的IgG类
抗体。被动转移的抗体在12-15月龄时仍能检测到,偶尔在18个月时可检测到。
因此较严格的母婴传播HCV感染定义应包括:1)18个月以上婴儿检测到抗-HCV,2)在3-6
月婴儿HCV-RNA阳性,3)至少两次HCV-RNA阳性,4)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或5)母亲和
婴儿血清型相同。用于临床评价和诊断的合理的定义是婴儿2月龄后间隔3-4月两次检测到
HCV-RNA阳性或18月龄后抗-HCV阳性。因为已发表文献的内在的设计限制,在文献综
述或Meta分析时这一定义可能不适用。
丙肝母婴传播分析与防治
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的结局需要阐明。某些婴儿有暂时的病毒血症而无真正的感染,其它婴儿
可发生急性自限性的感染,临床表现不明显(极早期的自发清除)。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的早期
自发缓解的资料引人注目,这些儿童在HCV病毒血症时有肝脏炎症的生化证据。在一项研
究中,3/4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的儿童在2岁前清除了HCVRNA。
另一项研究中,所有5名HCV母婴传播儿童在6龄前检测到HCVRNA消失。因此母婴传
播HCV的结局通常被认为进展到慢性丙型肝炎,稍候自发清除HCV感染或进行性慢性肝
病。是否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清除慢性HCV感染以及是否儿童期输血相关的慢性肝炎和母婴
传播的慢性丙型肝炎有不同的病程仍待回答,目前正在研究。
专家共同组织实施的课题《经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病毒婴儿10年转归的研究》显示,丙型肝
炎病毒(HCV)母婴传播形成丙型肝炎慢性携带和丙型肝炎慢性化的机率较低,转归较好,对
婴儿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该项课题旨在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传播的远期预后情况。他们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13例母婴传播感染HCV婴儿的转归进行了10年的随访。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HCVRNA,用第二代EIA试剂检测抗-HCV。HCVRNA采用逆转录一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
引物选自HCV5′NC区。RNA的基因分型用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法,引物选自HCVC区。
诊断标准有
(1)临床型丙型肝炎:抗-HCV和HCVRNA阳性,ALT异常,有肝炎症状和体征;
(2)亚临床型丙型肝炎:抗-HCV和HCVRNA阳性,ALT异常,无明显肝炎症状和体征;(3)HCV
隐性感染:抗-HCV和(或)HCVRNA阳性,ALT正常,无肝炎症状和体征。
结果表明,13例感染HCV的婴儿血清中HCVRNA基因型均为Ⅱ型。1、3月龄时检测抗-HCV
阳性率均为100%(12/12、9/12),6月龄时阳性率为90%(9/10),18月龄时阳性率为
15.4%(2/13),24月龄后仅1例阳性并持续至84月龄阳性率为7.7%(1/13);6月龄前
HCVRNA阳性率同抗-HCV,24~48月龄时为15.4%(2/13),60月龄后为7.7%(1/13,此
例婴儿从出生至96月龄持续阳性,108月龄后阴转);ALT异常率1、3、12月龄分别为
33.3%(4/12)、11.1%(1/9)、8.3%(1/12),以后均正常。13例婴儿血清中抗-HCV和HCVRNA
阴转后均未再次阳转,ALT也未再次异常。
对13例经母婴传播HCV的婴儿历时10年的随访表明,婴儿3月龄前HCVRNA、抗-HCV
均为100%,自6月龄HCVRNA和抗-HCV开始转阴,60月龄后仅1例诊断为临床型丙型
肝炎婴儿血清中HCVRNA和抗-HCV阳性至96月龄,并于108月龄后该例婴儿血清中抗
-HCV、HCVRNA阴转,说明HCV母婴垂直感染的婴儿预后良好,发生慢性携带状态概率
较低。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