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已经“防治到位”,但丙肝却“异军突起”成为HIV感染者死因

文 / 知艾君
2019-08-16 17:56
"

当中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HIV控制措施,并且已经卓有成效时,一些非政府组织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HIV携带者并不是死于艾滋,而是死于丙肝(HCV)导致的肝癌或肝硬化。

艾滋已经“防治到位”,但丙肝却“异军突起”成为HIV感染者死因

“双重感染这个问题是存在的,国际上一直都是把艾滋防控工作作为重点。”曾经在一次艾滋病防控工作会议上,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局局长徐和平表示,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在相同途径下感染其他传染病(因为丙肝的传播途径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一样的),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救助双重感染者。

让双重感染蔓延的最主要一个原因是:90年代吸毒方式

那个年代吸毒者只想着找到毒品,很多吸毒者缺乏防范意识,不注重预防,所说的“那个年代”,指1990年到2000年间,也是现在存活的双重感染者集中感染的时间段。

在上世纪90年代,底层吸毒人群中,吸毒方式主要为注射海洛因。有的吸毒者,特别是女性,会为钱和多个异性有性行为,“我了解的情况是,一年之中,一名吸毒女性会和5-8名异性有性行为”。注射器具不注意更换和清洁,性行为时没有保护措施,正是艾滋病和丙肝病毒蔓延的温床。

艾滋已经“防治到位”,但丙肝却“异军突起”成为HIV感染者死因

因为艾滋病毒和丙肝病毒都有潜伏期,很多集中感染的人群并没有被及时发现。2004年,吸毒人员可以免费接受美沙酮治疗,很多人停止吸毒并结婚、生子。随着时间推移,吸毒人群中有的开始出现相应症状,检查得知双重感染;有的是孩子被发现是双重感染者,进而查出父母的感染情况。

“没落”的艾滋

近年来,无论是接受非政府组织帮助的感染者,还是在非政府组织做志愿者的感染者,因为丙肝引发的一系列疾病致死的消息频频传来。有许多患者在去世前,艾滋病情依然控制得很好。

从2003年开始,当检测出HIV阳性后,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能让感染者享受免费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免费咨询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为艾滋病遗孤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的社会服务,并将经济困难的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

在强有力的政策下,艾滋病人逐渐愿意接受治疗,艾滋病疫情得到控制。2014年1-10月,在检测者数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新报告960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死亡2184例,新报告病例数保持稳定,死亡病例略有下降。

艾滋已经“防治到位”,但丙肝却“异军突起”成为HIV感染者死因

“突起”的丙肝

反观丙肝,虽然现在全省的监测点都可以在检测HIV的同时,提供丙肝和性病的初步筛查服务,但也许是考虑到尚未有和艾滋病防治相似的关怀政策,许多感染者抱着“检出来也治不起”的心态拒绝检测,或是检测出后拒绝治疗。

在这里,有一个观念必须明晰:丙肝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并不是其疫情发展有变化,而是因为艾滋病治疗控制工作做得好,将感染势头压了下去,才让丙肝问题浮出水面。

艾滋已经“防治到位”,但丙肝却“异军突起”成为HIV感染者死因

国内药物贵且副作用大,患者宁愿放弃

刘某的妻子张某就是一名双重感染者。在2009年检查出同时感染艾滋和丙肝两种疾病后,她曾经接受3个月的丙肝治疗,但巩固疗程还没开始,张某就放弃了,因为无法承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目前国内治疗丙肝的方法主要是注射短效或长效干扰素。刘某回忆,妻子接受的是短效干扰素注射,每3天注射一次。通常药水一注射下去,她立刻就会发起高烧,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感觉和化疗病人一样”。到后来,更严重的贫血出现,妻子全身上下没有血色,伸手拿水杯都抖得厉害。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她的血色素只有2克,仅仅能够维持呼吸,最终是靠大量输血才缓过来。

“我不愿意让妻子再受折磨,所以就停止治疗了。

”刘某说,当时一口气买了一个疗程的药,剩下的一直放在家中冰箱里,直至过期。

使感染者放弃治疗的,还有无法负担的治疗费用。如果用长效干扰素治疗的话,通常以1年为一个疗程,配合其他辅助药物起码要6万元左右。这一数字让许多积蓄都被吸毒时花光的患者望尘莫及。

2013年,刘某的一个男性好友死于肝硬化。他也是一名双重感染者,在接受艾滋病治疗的同时,拒绝治疗丙肝,甚至拒绝检测确诊,理由就是没有钱。可惜的是,当他有钱,愿意接受治疗时却为时已晚。

国外上市新药,国内患者吃不着也吃不起

现在国外有更理想的新药,许多丙肝患者都非常期待。从2013年年底开始,一种直接抗病毒药物进入全球视野,其以疗程短至3个月、副作用小、治愈率高著称。至今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开始销售,埃及、印度也拿到了仿制权,但中国不在其中。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私信联系删除。

关注知艾君,了解更多防艾知识,欢迎私信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