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肝病大国肝病负担有多大?10年内乙肝能否治愈,国内治疗变化

文 / 养生保健站
2019-08-07 17:32

​据估计,中国超过五分之一的人群受到肝脏疾病的困扰,尤其是乙肝(HBV)、丙肝(HCV)、肝硬化、肝癌、非酒精脂肪肝(NAFLD)、酒精性肝病(ALD)和药物性肝损伤(DILI),使得肝病成为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最新一期《JOURNAL OF HEPATOLOGY》刊登了一篇中国肝病负担的文章,一起来看看众多数据。

根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中国的肝癌发病率位居第9,仅排在少数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之后,但基于人口规模估计,中国的肝癌患者人数是全球最多的。

1990-2014年间,中国城市居民肝癌死亡率下降(年均百分比变化[AAPC]:男性为-1.1%,女性为-1.4%),农村居民的肝癌死亡率变化不大(男性为- 0.1%,女性为-0.9%)。

据估计,中国有多达700万人(或0.5%的人)患有肝硬化。根据中国最近的调查,乙肝和丙肝分别影响着9000万人和1000万人。代谢性肝病的患病率也很高,例如,NAFLD估计影响1.73亿-3.38亿人,ALD估计至少影响6200万人,这些病因对癌症患病率的影响都很大。

在一项关于中国NAFLD流行病学城乡差异的研究中,城市和农村地区的NAFLD患病率分别为21.83%和20.43%。来对比一下常见病糖尿病的情况,一项针对中国10个地区(5个农村和5个城市)的512,869名(30-79岁)成年人为期7年的前瞻性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8.1%和4.1%。

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HBV的患病率要比中国低很多(0.71-1.17%),而HCV(1.10—1.56%)的患病率要高于中国(中国HBV: 6.52%;HCV:0.72%)。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NAFLD的患病率从2003年的17%上升到2012年的22.4%,与美国(24.13%)、欧洲(23.71%)和日本(25%)相当。

在过去30年里,蓬勃发展的经济刺激了酒精消费,中国成为全球人均酒精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当前ALD的患病率(4.5%)也很高,与美国(6.2%)和欧洲国家(6%)相似,更远高于日本(1.56-2.34%)。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肝病的流行病学趋势,文章分析了2009-2017年中国不同类型肝病住院病例的患病率和分布情况,这些数据来源于11家代表性的大城市三级医院。

如图1和表S1所示,近9年来,整体肝病的住院人数显着增加(从2009年的24375例增加到2017年的62711例)。虽然病毒性肝炎仍然是最重要的肝病亚型之一,但需要住院治疗的NAFLD病例数量超过了慢性病毒性肝炎(2009-2016)。

2017年,深圳第三人民医院慢性病毒性肝炎住院人数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深圳市政府指示该院接收深圳市(2019年深圳市人口为1250万)所有首次诊断和入院的重大传染病患者,从2016年起,深圳周边城市珠海、中山、东莞、惠州等城市的重大传染病患者也转至该医院就诊。

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胆管肿瘤也是肝脏疾病入院的重要原因,其他常见肝病,如急性肝炎、ALD、药物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住院患者的比例相对较小。

图1 2009-2017年中国11家代表性医院肝病住院患者百分比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说明肝癌和传染性肝病的流行病学趋势,研究人员查阅了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和中国CDC的数据(每年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肝癌的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都逐渐趋于平稳。

得益于1992年开始实施的全国乙肝计划免疫,以及2005年开始为所有新生儿完全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因此,自2005年以来,HBV感染的年发病率和HBV相关死亡一直在稳步下降。

令人惊讶的是,从2003年到2017年丙肝的年发病率显着增加了将近10倍,这可能归因于多种因素:① 中国第三代抗HCV检测方法的运用;② 中国CDC的监测医院增多;③ 中国不同HCV基因型的危险因素发生改变,例如输血事件减少,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增多(例如药物滥用、纹身、打孔等);④ 同一患者病例报告重复。

尽管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已于2017年获得CFDA的批准,但仍需2-3年时间来验证DAAs对中国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全国首届:“乙肝临床治愈”主题峰会

在2019年全国爱肝日来临之际,3月17日,由厦门市医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会议汇聚了中国病毒性肝炎治疗领域顶级专家及300多名来自全国的肝病临床专家共襄盛会。

大会主席王贵强教授、福建肝病委员会主委刘景丰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李青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重大专项处韩娟娟副处长分别在大会上进行发言。

全国首届:“乙肝临床治愈”主题峰会

作为全国首个以“乙肝临床治愈”为主题的学术盛会,本次高峰论坛以“聚中国智慧,领航慢乙肝治愈之路”为主题,以“临床治愈、预防肝癌、临床热点”为重点,主要围绕如何实现慢乙肝临床治愈和降低乙肝相关肝癌发生风险,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峰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乙肝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乙肝治疗正式进入临床治愈时代!

当前,“乙肝临床治愈”成为国内外专家聚焦的热点,中国专家对临床治愈的不懈探索,为我国乙肝治疗提供了新路径。

临床治愈是指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且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ALT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均强调实现临床治愈(HBsAg清除)是慢乙肝治疗的最终目标。2015年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首次提出临床治愈概念,2017年EASL指南和2018年AASLD指南提出功能性治愈概念(相当于临床治愈)。

那么,如何实现临床治愈?——韦立得药物可帮助临床治愈

2019韦立得(taf)Vemlidy终于定价格销售了,1180元30粒!

目前韦立德在一些药房的售价为每月1180元,一年下来,差不多也要一万四左右。这样的价格不亲民,但是也不算是天价,但是对于一些收入低的乙肝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这样的价格,让他们接受下来的话,有些困难的。以致于出现带量采购后,患者“一拥而上”不过带量采购也是有一定的弊端,如何解决这一局面,患者又怎么买到印度仿制药taf呢,一起了解吧。

开局十连抽SSR,谁是你的本命人物

广告

带量采购后,乙肝患者需要稳妥的换药方案!

3月成为带量采购逐渐落地的发端。

3月18日上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出国家“4+7”城市集采中选药品的第一张处方。报道称:处方药为“4+7”中选品种之一的恩替卡韦,新售价为17.36元/盒(28片/盒)。而在这一新政实施之前,恩替卡韦的原研药品价格为175.68元/盒(7片/盒)。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该张处方的患者胡女士患慢性乙型肝炎已经超过10年。在国家“4+7”城市药品集采新政落地之前,胡女士长期服用通用名为恩替卡韦的原研药品,一盒服用一周,每周花费175.68元。单是这款抗病毒药品每年所需要的费用就高达9135.36元。扣除医保报销的部分,胡女士个人需要支付近一半的药费,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在带量采购落地之后,这款恩替卡韦的中选药品的价格仅为17.36元/盒,一年用药的总费用仅需226.3元。此外,这一药品的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100%,胡女士今后将无需自费购买。

药价差距巨大

于是,不同地区和城市之间,出现了药价差距显著的局面。

日前,一名自称是江苏东台的男子在网络上传了一段令人震惊的药价视频。

视频中他晒出了两张同在今年3月25日、分别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江苏东台市人民医院购买乙肝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分散片的处方单。

其中,患者在中山医院自费购买了三盒恩替卡韦分散片,每盒17.36元,三盒共52.08元;但在东台市人民医院用医保卡买了一盒同剂型、同厂家、同品牌的恩替卡韦,一盒原价为310.8元,医保支付195.8元,患者自负115元。两家医院购买的恩替卡韦分散片都是由正大天晴药业生产的,品牌名为润众,剂型均为一盒28片/0.5mg。看似令人震惊的价格差异背后,就是带量采购试点所带来的暂时局面。

东台市人民医院回应,“江苏的药品招标模式与上海不一样,江苏省统一集中招标采购,恩替卡韦中标价格在300块左右,本地医保报销比例差不多50%。而上海是4+7国家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城市),我们医院也希望价格跟上海能一样,但目前做不到。”而在上海中山医院这边,药房里正大天晴的润众供应充足,价格17.36元右一盒。恩替卡韦的原研药博路定价格约140左右一盒。药房工作人员表示,“因为4+7带量采购开始,后续估计就只有润众了。”

上海等11个城市出现了药品价格“洼地”,可能会造成为其他地区代购药品的情况出现。

“目前这个药品价格差的确是很厉害”3月29日,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21新健康采访时表示,“既然做到这个地步,政府还是要强势地把它尽快复制到其他地方,否则一个地方的价格洼地会造成很多的麻烦,老百姓会觉得被欺骗了。”

药价是否影响药质

3月25日,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某医生发微博表示,其医院使用的恩替卡韦有两种,分别是原研药博路定以及仿制药天丁,但现在医院已停止这两种药的进货,改换“4+7”中标药品,相较前两者,药价明显下降,一个月费用仅为17.36。但患者在开药时却因为降价幅度过大而认为是假药,最终在医生劝说下才接受。

对于带量采购中标药品替换原研药,医生方面的讨论和争议很多,有认为原研药效更好的,对于二者的药效差别,上海中山医院药房工作人员就表示,“如果你一直吃的是进口药,那就不要随意换,原研的比国产的可能工艺上好一些,副作用小一些。”

不过也有上海三甲医院一名肝胆科医生对21新健康记者表示,“恩替卡韦是化学药,疗效差异还好,不会太大。”针对这种担心,中标的企业此前明确表示对于产品“降价不降质”的信心。此前正大天晴总裁王善春就恩替卡韦分散片大幅降价对外给出两项承诺:一是保障药品的全国供应,不断货;二是降价不降质,为患者提供质量一流、价格低廉的好产品。

药品已断档

目前,原研药断档已经出现。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方已经在挂号窗口摆出了告示,通知患者上述两种原研药目前已断供,但并未注明何时会恢复供应。而这两款临床常用的乙肝治疗药物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断货,且断货的均该品种的原研药,分别是中美施贵宝的博路定和葛兰素史克的韦瑞德。在某三甲医院,医生表示医院的系统做了更改,但还未强制更换中标药,自己所在的住院部呼吸科仍然按照患者的用药习惯开药。

据了解,该院在4+7落地当天修改了系统,暂停了全部医嘱,医生需要按照新系统格式重新发出医嘱。此前医生只需要在医嘱中标注商品名即可,现在药房系统不再识别商品名,需要输入通用名,而跳出的第一个选项就是中标药。

但有医生表示,部分中标药自己从未开过,其疗效需要观察。

对于在临床上如何更换中标药,3月11日,北京市卫健委出台文件指出,对于慢性病人、老年人、精神疾病患者等换药风险较高的特殊人群使用中选药品,医疗机构要有详细的替换方案,规范医师用药行为,逐步放量使用中选药品。

而在上海,金春林表示,在多家大型公立医院部分原研药断供的情况下,要实现4+7平稳落地,需要政府和医疗机构备有稳妥的换药方案。

金春林认为,“对于目前情况和价格来看,中标药企价格下降得有点太厉害了,可能会造成不可持续的情况。到时候供应不上或是出现质量问题,可能比价格问题还严重。而对于采购方来说,其实价格合理是最好的,而不是价格越低越好。最好的下降办法是螺旋式下降,比如每年下降20%左右,不能采用休克式疗法。原来到印度去买药,现在还需要去印度吗?

国内韦立得未在带量采购名单中,也暂时没纳入医保,如果是刚需患者的话是可以选择获取印度仿制药taf的(taf替诺福韦二代即为韦立得)印度仿制药替诺福韦二代名为hepbest,印度药房常见售价约为380元一瓶,一个月的用量,患者可以亲自赴印购买也可以选 协助,合 众美 康,即可。

印度药房在经济局面上解决了很多贫困患者吃药的问题,其药效是有法律保障的,也是原研药厂授权生产的,所以在药效方面患者可以放心使用,虽然乙肝还不能彻底攻克,不过韦立得taf的药效可以帮助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的,临床治愈后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此药副作用低,耐药性理想,临床治愈后的患者传染率极低。

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身边人的安心,希望乙肝疾病患者重视疾病,避免乙肝走上三部曲。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在闭幕式总结发言:“中国乙肝的临床治愈工作需要在座每一位专家和同道的共同努力,为实现2030年消除肝炎的目标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