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会不会遗传给后代?
病毒性肝炎遗传吗?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一种由许多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按照肝炎病毒的分型、病毒性肝炎可对应分为甲、乙、丙、丁、戊和庚型肝炎。由于甲型肝炎疫苗的推广和防控得当,我国甲型肝炎发病率已经得到了控制。如今,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已成为我国肝炎发病率最高的型别。青壮年(20~49岁)是肝炎发病率最高的人群,通常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种类繁多,且因患者体质而异。常见的有全身乏力、水肿、黄疸、肝区疼痛等。和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则有自愈性。
在了解病毒性肝炎是否具有遗传性之前,我们的首先要区别垂直感染和遗传的不同。垂直感染,是指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而遗传,是指父母的遗传物质(DNA、RNA、染色体等)从亲代传给后代的现象。简单地说,病毒性肝炎不具有遗传性,但如果母亲或父亲患有病毒性肝炎,极容易通过垂直感染传染给宝宝。
乙肝病毒,作为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可以通过体液(唾液、分泌物等)及血液的途径进行传播,极具传染性。母婴传播,是引起乙肝病毒大范围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极易造成胎儿或婴儿的病毒感染,即垂直感染。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多为在分娩时婴儿接触到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进而患病。胎儿时期,病毒也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体内。
乙肝无论是对孕妇还是婴儿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乙肝对健康最大的危害,是可诱导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危及生命。对于孕妇而言,病毒会严重损害到孕妇的肝脏功能,导致妊娠高血压和更重的早孕反应。由于孕妇肝脏受损,还会导致凝血功能的减退,继而引发产后出血,甚至危及生命。除此之外,若孕妇所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胎盘,便会导致绒毛膜血管发生病变,影响到胎盘的正常功能,给新生儿造成缺氧,由此发生宫内窘迫的症状,影响到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生长。
预防乙肝,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预防乙肝。另一方面,对于乙肝患者或携带者,应该从保护他人的角度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物品,不让自己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周围的环境,尽可能减少乙肝在人群中传播的机会。而对正在备孕的夫妻来说,主动前往医院进行孕前检查,是避免携带乙肝病毒妊娠的重要手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接受治疗,继而避免因乙肝对孕妇和婴儿造成严重危害。
参考文献:
[1]张辰昊,王艳波.病毒性肝炎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2):61-62.
[2]陈泽伟,王金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母婴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34(04):36-37.
[3]刘月川.浅析妊娠合并肝炎60例的临床分析实践[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2):18.
[4]中国病毒病杂志编辑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关怀和治疗指南[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5,5(05):342-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