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阳转小三阳,病情明明就好转了,可我为什么还是得了肝硬化?

文 / 鼻科宋医生
2018-01-20 18:38

“医生,我乙肝明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了,为什么还是发展为肝硬化了”?45岁的陈先生着实纳闷。

5年前,陈先生被检查出了乙肝大三阳,为了能够转阴,也吃了不少的药,并且还在一位“名医”的医治之下,大三阳转为了小三阳,因此而欣喜若狂,他认为这一段时间的治疗没有白费,终于起到效果了。

不过,近些天来,陈先生忽感肝区疼痛难耐,并且面色蜡黄,于是去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他这是肝硬化。虽然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了,不过这件事也成了他心头上的一道坎。

大三阳转小三阳,病情明明就好转了,可我为什么还是得了肝硬化?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不少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几经治疗,大三阳终于转为小三阳了,照理来讲,病情该是好转了,可事实却截然相反,病情进一步恶化了,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医学临床上,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是乙肝治疗阶段性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这代表的是病毒复制的情况被控制住了,病情趋于好转。不过临床上还有一种由于病毒变异而形成的假转阴的现象,这往往会被患者甚至是医生给忽视掉,进而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大三阳转小三阳,病情明明就好转了,可我为什么还是得了肝硬化?

从大三阳到小三阳,经历了什么?

虽然说,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其都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病毒减少时受感染的肝细胞会减少,而免疫反应以及肝损伤也会减轻,因而多数乙肝大三阳患者在治疗中总希望“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使病毒复制的水平下降到最低,这样对于乙肝患者的恢复是大有裨益的。

当“大三阳”患者体内的免疫机能被激活时,免疫系统就能识别出乙肝病毒的抗原物质以及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并且还会出现“消毒”的反应,这是机体的一种自我,有时还会出现胆红素身高(即黄疸)的现象。

大三阳转小三阳,病情明明就好转了,可我为什么还是得了肝硬化?

如此反复清除、破坏、再清除、再破坏的过程,也就是慢性肝炎发展的过程。随着血液中病毒的清除,血清中抗-HBe的出现以及HBeAg的消失,这也就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了。

“假转阴”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阴谋”

不过,像陈先生的“转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阴,通过检查发现其体内的病毒早已出现变异。

当乙肝病毒变异之后,使得乙肝病毒e抗原不能产生,致使检查e抗原为阴性,但是病毒复制的现象依然暗中进行着,从而出现病情迁延不愈,很容易发生肝硬化,甚至发生爆发性肝坏死。在这种病毒变异形成的“假转阴”的背后,往往还潜藏着更为巨大的阴谋。

大三阳转小三阳,病情明明就好转了,可我为什么还是得了肝硬化?

“假小三阳”的本质就是“病毒变异”

其实,“假小三阳”的本质就是乙肝病毒变异,经过病毒分型以及耐药检测,能够准确掌握病毒是否发生变异或是耐药,是否传染或是需要治疗,与此同时,还能辨别病毒基因的类型、以及患者对那类药物最为敏感等,这对于医生选择用药以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不过由于非正规医疗机构以及资历不够的医生,对于这种病毒变异危害的认知尚浅,有些还采用保守的“乙肝两对半”、肝功能检查来辨别患者病情,这很难区分“假阳性”和“假阴性”,因而结果往往导致误诊和误治。

大三阳转小三阳,病情明明就好转了,可我为什么还是得了肝硬化?

现在来讲,乙肝病毒分型以及耐药检测已经被定位必检项目,这在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其判断病情的准确度高,而且还能防止耐药。因此,体检时如果发现乙肝“小三阳”,这还需要进一步检查肝功能和HBV-DNA定量。如果出现病毒复制阳性,还伴有肝功能异常,那就可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如何防治乙肝“三部曲”?

乙肝、肝硬化、肝癌被称为乙肝“三部曲”,很多乙肝患者都十分担心。其实只要做到半年或是一年定期检查肝功能、HBV-DNA和B超等检查,注意生活起居以及饮食,及时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那发生肝硬化或是肝癌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

乙肝患者的日常饮食要均衡:

乙肝患者的日常饮食应该提供适当的热量,要保证供给足量的蛋白质以及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适量的脂肪,这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等吸收,每日脂肪的供给量最好维持在40~60g。

大三阳转小三阳,病情明明就好转了,可我为什么还是得了肝硬化?

以食物为主,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要戒酒,避免损害肝脏的物质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