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共同构筑高血压防控堡垒
众所周知,心血管病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数据显示,全球每年高血压所导致的死亡数量超过1000万,在中国也有两百余万。若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则无疑能够显著减少高血压相关死亡。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5月16日,2021世界高血压日中国区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致力于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控工作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各级医疗机构共聚一堂,汇报、交流和分享高血压筛查、诊断、治疗及长期控制达标等方面相关的政策、研究和防控项目的最新进展,以及HEARTS高血压防治项目实践过程中的经验。
张新华:精准测量是为了有效控制血压
“精准测量是为了有效控制,绝不是为了收集数据。” 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HEARTS中国高血压防治项目执行主席张新华教授表示,准确测量血压是第一步,血压值不仅是一个数字,血压计也不是药物,医生建议血压异常的患者规律测量血压有助于了解血压情况,但最重要的是有效控制血压。
张新华教授强调,准确测量血压,是为了让患者了解自己真实的血压,并主动参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准确测量血压,也是为了让医生了解患者真实的血压,及时启动降压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并长期控制血压达标。
张新华教授指出,在国家之间、人群之间的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差别和高血压患病率无关,但是和人群平均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控制率有关:人群平均血压水平越低,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越高,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就会越低!血压控制水平的提高速度和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的速度密切关联。
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为了帮助高血压患者减少心脑肾等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也是为了帮助患者健康长寿。
刘力生:高血压防控要走下去
“最初高血压是不建议治疗的,因为当时认为高血压是一种重要的代偿机制,不应干预。” 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HEARTS中国高血压防治项目主席刘力生教授介绍,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证实了降压与心脑血管病的密切关系,也就证实了降压的必要性。因此,刘力生教授强调,科学绝不可一条路走到黑,要善于思考和创新。
目前,HEARTS项目在河南地区广泛深入开展,张新华教授带领团队几乎走遍了河南,刘力生教授也8次到河南当地了解情况,“高血压防控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查阅文献就可以的,最重要的是走下去,去患者中间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找到最有效的办法。”
此外,刘教授还提到,限盐是高血压防控的重要手段,但每天盐摄入量<6 g并非易事。研究表明,摄入富钾低钠盐可减少过早死亡,是限制盐摄入量的有效措施,或许是一种新的尝试。
金小桃:创新为主 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我在1995年和2014年两次被诊断为高血压。近期,我通过加强锻炼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血压基本得到控制,已经320天没有服用降压药了。作为曾经的高血压患者,从我的切身体验中,对于高血压防控工作我有四句话要说。”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金小桃会长表示:第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已成为疾病管理的明确方向,医生应时刻践行;第二,以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公众了解高血压的危害;第三,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达标率仍偏低,亟待找到有效办法提高血压达标率;第四,创新为主,借助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尤其是互联网+、远程医疗等新方式,为“健康中国”助力,为护佑人民健康做贡献。
段琳:为患者提供持续规范的血压管理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的15项重大专项行动中,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是重要一环。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防治中的重中之重。”国家卫健委疾控局慢病处段琳副处长代表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吴良有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表示,适宜技术的探索,包括管理模式的探索,能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持续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今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与“健康中国”行动的整体目标高度契合。希望通过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推进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等措施,能够切实提高我国血压控制水平,早日实现全民健康。
段琳副处长呼吁,我们每个人都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有效控制血压,进一步推进我国高血压防控工作,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每个人的力量。
王旭丹:切实推进基层高血压管理同质化 规范化
“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公卫处王旭丹处长代表国家卫健委基层司二级巡视员张并立出席会议并介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接受了免费的健康服务,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也不断加强。
王旭丹处长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有效发挥基层防控的网底作用,深入推进我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基层慢病管理医防融合,以切实提高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同质化、规范化水平。
葛均波:全域覆盖 全员参与 全程管理
“高血压患者要做到坚持服药,控制达标,家庭自测,定期复诊,身心健康,乐享幸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表示,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当发现血压升高时也不要恐慌,而是要查出原因,进行有效控制。
葛均波院士强调,高血压防控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综合工程,并提出要通过“三全模式——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降低整个人群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构筑一道坚固的防控堡垒。”
孔灵芝:实现心脑急救与慢病管理一体化
“在对35家县级医院胸痛中心急诊病例合并症情况的调查显示,位于前四位的合并症分别为高血压(35.12%)、糖尿病(31.75%)、心衰(29.89%)、心律失常(14.67%)。”原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教授指出,由此可见,急性救治与基础病管理的关系密切,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非常重要。基于此,孔灵芝教授表示,在推进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实现心脑急救与慢病管理的一体化。
孔灵芝教授提出了县域重大疾病急慢结合的工作目标:依托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立慢病管理中心,构建以疾病早期发现,重点慢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等)规范管理为基础的心脑血管急性处置与慢病长期随访管理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以慢病管理中心为主体,在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形成内部协调、上下互联的心脑血管病预防筛查和管理体系;通过对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提高健康血压、健康血糖、健康血脂比例,通过疾病早期发现、规范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提高心血管病的治疗率、控制率。
张宇清:降压并非高血压治疗的全部
“高血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有效控制的疾病,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通过血压这一表象的控制,更要去深入挖掘血压升高背后的内涵。”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张宇清教授表示,正如今年世界高血压的主题: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高血压的有效控制手段很多,措施得当,就可实现有效达标。但是,降压治疗并非高血压治疗的全部,我们应摒除误区,更加深入推动高血压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发展。未来中国高血压联盟也将团结一切力量,为高血压防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服务中国,贡献世界。
在“有效控制血压——基于证据,适于国情,益于全民的高血压防控策略与措施”专题中,世界卫生组织Cherian Varghese教授介绍了全球HEARTS项目的进展;河南高血压防治中心主任王浩教授介绍了HEARTS河南基层高血压标准化路径;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管廷瑞教授介绍了HEARTS中国高血压防治项目进展;和田市人民医院卡地尔·依米提教授介绍了HEARTS和田高血压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介绍了HEARTS与大湾区心血管防治体系;张新华教授介绍了中医药在SHOT研究卒中后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介绍了血脉同治,优化血压综合管理;
霍勇:H型高血压理论和实践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亚洲心脏病学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霍勇教授分享了“全球高血压防治的中国特色:H型高血压理论和实践”。亚太组织研究显示:同等血压水平升高,亚洲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远高于美国人群,而中国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更高发。经研究发现,中国高血压患者中有75%为H型高血压,而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补充叶酸可以预防脑卒中,强化叶酸治疗后血同型半胱氨酸下降幅度越高,脑卒中风险降低越明显。通过H型高血压理论研究,推动了我国脑卒中一级防治精准策略;保持H型高血压研究世界领先地位,可以为广泛人群叶酸补充提供重要关键数据。
高血压的防控需要全政府、全社会共同了解、倡导、参与,大会举行了世界高血压日中国区主题日活动——公益健康教育网络传播奖颁奖活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陈鲁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刘健教授、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齐海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祖凌云教授喜获殊荣,刘力生、霍勇、张新华三位教授为获奖者颁奖。
“2021年世界高血压日中国区主题研讨会”线上参与医生人数共达30000余名,人民网、光明日报、医师报、健康界等多家媒体单位出席会议,为中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贡献了一份雄厚的力量。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