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超出这个值,就是糖尿病,血糖一直高,诱发五种并发症
血糖一直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糖尿病。

血糖值是临床上诊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的时间,1天内的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
或者空腹血糖(指空腹状体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7.0mmol/L;
或者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判定为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三种。
1型糖尿病多好发于轻壮年,一般年龄小于30岁,起病突然,三多一少症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多食、消瘦),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中肥胖者发病率高,并且多会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2型糖尿病一般起初发病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等不适。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已知的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在生产后消失,也可能在产后转成2型糖尿病,所以要求再产后6周以上重新按照常规诊断进行确认。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都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并发症!
血糖一直高,五种并发症不请自来:

1、糖尿病肾病 :临床上,糖尿病肾病以尿浊,水肿,眩晕为主要特征。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病变局限于视网膜内,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斑等;增殖型病变至少有部分向内延伸超过内界膜,表现为新生血管,纤维性增殖和牵拉性视网膜脱落。

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四肢,肌肉麻木,疼痛,疼痛感往往从四肢末端上行,临床还常见肢体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疼痛常表现为刺痛,灼痛,钻凿痛,甚则剧痛难忍,夜间加重。
4、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或半侧面麻木,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失灵,突然出现短暂的判断力或智力障碍,讲话不灵,吐字不清,出现一时性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黑朦,甚至失明,恶心,呃逆或喷射性呕吐,血压波动,鼻出血等症。

5、糖尿病高血压症:头痛,头胀,眩晕,耳鸣,视物昏花,失眠,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动脉和静脉交叉压迫,渗出,出血,视神经乳头水肿,胸闷,心慌气短,乏力,可形成高血压心脏病,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
控制好血糖,预防并发症,记住“两少、三多”
“两少”:少高糖饮料、少热量

1,少高糖饮料
长期摄入高糖饮料,会促使血糖异常升高,诱发糖尿病。
平时要少喝高糖饮料,尽量喝白开水,血糖高的人,也可用一些小植物泡水喝。
蓝菊叶有降血糖、降血脂和降尿酸的三降作用,是很适合糖尿病人泡水饮用。

研究表明,糖尿病人群有50%以上存在血脂紊乱,在22.5%的1型糖尿病和29.5%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发现有高尿酸血症。
经常用蓝菊叶泡水喝,可以综合调节血糖、血脂和尿酸,对糖尿病人调节代谢,预防并发症是很有帮助的。
2,少热量
控制好热量摄入,可远离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肥胖、痛风等。

但,现代人更偏爱油炸类、烧烤类、加工类等食物,热量很容易超标,而引起肥胖。
控制好血糖,预防糖尿病,日常以下食物最好少吃:
高糖食物: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酱、果汁、糖制蛋糕等。
高胆固醇食物:动物脂肪、咸蛋黄、鱿鱼、黄油、肥肉等。
“三多”:多清淡、多运动、多学习

1,多清淡
“民以食为天”,饮食上宜清淡,搭配要丰富,控制好油、盐的摄入,不仅利于控制血糖,还可预防其它慢性疾病。
2,多运动
有一句谚语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所以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
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控制饮食,再加上增强锻炼,有利于控制体重。

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走35分钟的路,糖尿病患病风险减低80%。
中国的研究也指出,高血糖者多走路,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减少40%。
3,多学习
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应多学习、多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建议: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每年至少去正规医院进行一次血糖监测。

对确诊糖尿病的人,日常一定要监控好血糖变化,还要做些相应的检查,如眼底检查、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