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者起床第一件事做什么?不是穿衣、不是喝水
“起床”是每天的第一件事,虽然日常,但做错了却有着很大的健康隐患。
很多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都与跟“它”脱不开干系!
医学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多在深夜和凌晨发作,而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中风的发病率以清晨为高发时间段。凌晨4 点左右,人的心跳与呼吸速度减慢,生命活动处于最低点,此时心脑动脉的血流极缓,易致血栓形成,心脑缺血;而当清晨人从“半休眠”状态苏醒时,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升高,又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
有数据调查显示,70%-80%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10点。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也指出,早上心脏病发作风险比其他时间高40%。
导致清晨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向心脏及大脑的供血系统出了毛病。所以,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心动过缓、高脂血症及有过中风病史与血液粘稠度较高的人群,在清晨醒来的一瞬间,倘若急于马上从卧位变成坐位并立即下床活动,是极其危险的。
醒来第一件事一定不要立刻起身,而是应该先热身。
究其原因在于,清晨刚睡醒的时候,人的思维处于朦胧状态,经过一晚上的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增大,脑部易发生急性缺氧,供血不足的情况,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也极易跌倒。
此外,身体在经历一晚上的睡眠的长时间休息状态,睡醒后突然改变体位进入到活动状态,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被迅速激活,对于老年人来讲,他们的机体调节能力差,更易发生体位性高血压,猛然起床很容易发生眩晕,很危险!
再加上,早晨起床后,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从中医角度分析,刚刚醒来的时候,是阴气和阳气转化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最容易发生意外。
所以说,对于心脏功能欠佳、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的心血管疾病人群,简单一些,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都要注意,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马上起床穿衣服!而是需要在起床之前花一点时间来热身,给身体机能一个缓冲和适应的时间。
人在睡眠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各项生理机能维持着低迷运转,人体代谢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血液变得黏稠,部分血液淤积于四肢。经过一夜的睡眠,全身肌肉和韧带大都处于松弛状态,各个器官也都懒洋洋的。
睡醒后,在床上做一些可以唤醒身体的伸展动作,有助于让尚处在松弛状态的肌肉有个缓冲的时间,使正在休息的血液逐渐清醒,由缓慢流淌回到正常流速上来,还能调节精神状态,给大脑和身体起到“充电”的作用,大脑供血充足了,人就会感到清新舒适。
另外,在睡醒后做一些唤醒身体机能的动作,能帮助身体多吸一些氧气,使新陈代谢增强,可以进一步提高大脑和其他器官的工作效率。另外,对于老年人和长期久坐的人群来讲,经历一整晚的睡觉时间,在睡醒后做一些动作可以使四肢血液流通,给机体一个从平静状态向活动状态过渡的时间,可以有效放松颈肩肌肉,还可以达到放松腰部和脊柱的作用,有助于预防腰肌劳损的出现。
此外,特别需要老年朋友注意的是早晨醒来后,呼吸、心跳、血压、肌张力等要迅速恢复常速运转,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如果睡醒后,可以在床上做一些唤醒身体机能的伸展运动,可以有效防止突发心脑血管疾病,避免血栓形成。
如果每天都能坚持如此,可以让心梗、卒中等急性发作的疾病发病率下降一大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以前属于“富贵病”的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病越来越大众化。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适用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起床方式”。
这种起床方式是从医生那里得来的,简单分为“四步起床法”。
第一步:早晨或者午睡醒来后,在床上平躺两分钟,给身体机能一个平稳缓冲时间。
第二步:平躺两分钟后,可以伸一个懒腰,可以将双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伸过头顶,双脚交叉伸直、上叉,然后四肢尽量伸展,逐渐用力,再轮流左右转体,时间大致保持在二十秒到一分钟。这些动作有利于加强呼吸运动。
第三步:保持坐姿两分钟后下床,站起来后不要立即走动,保持站姿两分钟。在此期间可以活动一下颈部、手臂、腰椎等。
第四步:稍稍活动后,再去洗漱。
这套“四步起床法”主要是给人体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就可以。主要是减缓人体从睡眠到清醒、从静止到运动之间的过渡。
众所周知,相对于清醒状态,人体在睡眠状态下,心跳缓慢、血压降低,那么人体在从静到动的过程,就是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过程。
而对于,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由于血管柔韧度较差,猛伸胳膊可能牵拉血管,严重时导致血管撕裂、血栓脱落等。因此,不能过猛、过快,最好慢慢站起来,缓慢地把动作分解开来做,同时辅以深呼吸,充分调动心肺功能。
别小瞧起床的这个简单过程,在日常繁忙的生活和学习中,不妨试试,一大早给身体蓄满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