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错误做法,把本应正常生活的高血压患者,推进了深渊!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 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这是大话西游经典台词。
人们对自己健康的态度又何尝不是如此。
前天一个朋友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询问其母血压不稳该怎么办,详细询问了病史,发觉该患者血压控制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很多高血压患者经常遇到的问题,这让我想起半年前就诊的一个典型高血压导致心脏严重损害的患者,希望通过这个实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
老王,63岁(化名),半年前的一个夜里突发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到我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经过积极抢救,患者症状缓解,但由于发生了心衰,患者不能从事较大的体力活动,生活质量较差。
在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的今天,63岁可能算是个中老年。刚刚退休不久的年龄,本应该到处走走看看世界,但对老王来说目前失去了机会,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结果,一起回顾一下老王都经历了什么。
6年前,老王第一次发现高血压,当时老王自觉头胀、头痛,到社区诊所测量血压160/95mmHg,当时吃了一片降压药(具体不详)后好转,之后一段时间内由于没有症状老王没有在意。
5年前老王再次出现头痛,测血压175/85mmHg,到医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医生建议老王应定期服药,老王这回也重视了,开始吃药了,偶然间老王的一个朋友也是高血压,吃的一种叫替米沙坦的药,效果不错,所以老王也换用了该药,一直服用至今。
5年来,老王偶尔测量血压,如果出现头痛、头晕,血压高于150/90mmHg时,自己就在加服用一次替米沙坦。
3年前,老王体检时做心脏彩超提示室间隔略肥厚,其余未见异常,到某医院就诊,医生建议患者年龄超过60岁了,血压可以放宽,高压只要不超过150就可以,定期体检。老王之后因为没有什么症状,平时每天测一次血压均在140-145/80mmHg左右,所以老王一直按原量坚持服药。一直到心衰发作,老王一直服药。
很明显,老王经历了典型的高血压并发症的进展过程(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直到老王出院,自己仍然不理解,高血压药也吃了,血压控制也算理想,为什么还会出现并发症。
实际上老王发展成心力衰竭并非偶然,在其6年的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存在6个错误做法,才导致了今天的结局。
错误一
没有症状不吃药
高血压是慢性损害疾病,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早期一般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气急、心悸、耳鸣等典型症状,可能并不严重。
很多患者高血压很多年出现了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所以,发现高血压一定要及早治疗,把高血压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老王的错误:
老王在6年前就发现了高血压,而1年后才开始治疗。
错误二
血压一降下来就停药
很多患者吃药后血压控制不错,认为高血压好了,或者担心再吃下去血压会低,就把降压药停了。
这都是错误的做法。
首先高血压病不会治好,血压正常是降压药物起作用了,而不是治愈了。中断降压药物,心脑血管并发症发作几率会翻倍增高,而且降压药吃一段时间就达到稳定状态了,每天一次药是为了补充前一天代谢掉的那部分药物,不会导致血压更低。
老王的错误:
6年前血压高,吃过一次降压药物,血压降到正常水平没有症状了,就觉得高血压好了,这也是后期出现室间隔肥厚的重要原因。
错误三
有一种事情叫别人家的“最好”,服药也是如此。很多人发现亲属、朋友吃的降压药物比较好,感觉效果不错,也买来吃,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不科学的。
降压药物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每种降压药物都有自己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应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降压药。
老王的错误:
听朋友说替米沙坦好,就自己买来吃,替米沙坦对严重肾功能不全,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情况下的患者是禁忌的,所以药一旦选错,不但降压效果不好,还会出现更多并发症。
错误四
降压不达标
高血压患者不但应积极控制血压(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而且应治疗达标,如不能达标将等同于未治疗,高血压损害仍然继续。我们所说的达标是指血压值降低达到的标准。
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把高血压被定义为≥130/80 mmHg,当时存在很多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压降到130/80 mmHg会更好,包括老年人。
2020年2月26日,JAMA心脏病学子刊发表高血压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研究(SPRINT)研究结果表明,没有糖尿病和心血管高风险的中老年人群中,血压降至120mmHg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27%,强化降压可将寿命延长6个月至3年。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降压受益会减少,但即便是80岁开始降压,强化降压组患者的生存期也明显延长。
老王的错误:
老王降压标准仍然采用60岁以上血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这是以前的标准。目前认为,如果没有不适,血压应降至120mmHg,至少不能超过130mmHg,这样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错误五
一旦发现血压增高,很可能已经得病很长时间了,已经有一些重要脏器发生了变化,所以发现高血压后应马上去做检查。
及早的发现高血压是否使我们的重要器官产生了损害,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特别是选择针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积极控制血压、控制并发症。
发现高血压后没有做相关检查,未早期发现器官的损害,及时的给予纠正。
每个人24小时内血压时刻都在变动,正常人血压在早6-10点,下午16-20点出现两次血压高峰,其余时间血压偏低,即便你是180mmHg以上的3级高血压患者,一天中也可能出现130mmHg的时候,所以偶尔测一次血压如不能在血压高点测量,便不能发现血压增高,耽误了治疗。
目前要求高血压患者应早上服药前和晚餐前应至少测量2次血压,间隔1分钟,然后取平均数。如果更换降压药物,应在药物变动2周后获取1周的血压值,并交给医生评判。
偶尔测量血压,自觉血压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实则未必。
如果老王能在犯下6次错误前,有人给他纠正,就不会有这样结局,这是血的教训,请转告给身边的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