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选择溶栓药品?

文 / 好艾健康群
2021-03-13 18:58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不健康,随之而来的就是以冠心病为首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据卫生部资料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约2.9亿,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死亡人数的40%以上。每5个成年中国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每天有8000人被夺去性命,约10秒钟1个。

换而言之,这些人是被血栓“堵”死的。

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当血管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后,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就会堵塞血管。堵塞在心脏血管就是心肌梗死,堵塞在脑血管就是脑梗死。

血栓的形成,其实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当人的血管受损以后,血液中的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成分,会汇聚到受损部位,对血管进行修复,从而形成血栓。人体皮肤有小伤口,也正是依赖这种作用才能够迅速止血。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血栓的形成是暂时的,只要血管修复好了,身体会通过设计一套纤溶系统溶解掉不需要的血栓,保持动脉血管的健康。

那么既然人体能自己清除血栓,那么为什么血管还是会被血栓堵住呢?

正常人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在健康的机体内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既不会造成持续出血,也不会形成过多的血栓造成堵塞。

但如果因血管老化和血管内皮损伤,人体纤溶系统功能变弱,加上血管内的垃圾堆积越来越多,形成硬化斑块以及大量血栓无法溶解,血管变窄,最终发生血管堵塞,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这也就是为什么40岁后的中老年人和三高人群更容易发生心梗和脑梗。

正常人具体自我溶解血栓的能力,但这是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的一种平衡。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一是要预防血栓形成,二是要恢复人体纤溶系统功能。

对于已经有高危因素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中风、心脏支架、心脏搭桥、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严重的颈动脉狭窄等,靠自身清除血栓比较困难。然而生物医学科技的发展,能够帮助我们一起预防血栓!

众所周知,阿司匹林是目前最常见的抗血栓类药物,被广泛的应用到血栓患者当中。但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易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诱发中枢神经症状,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等副作用。

他汀,抗炎稳定斑块,预防血栓,另外,他汀的抗炎作用可以预防血管内皮受损,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从而起到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当然,他汀也和其他药物一样,都是双刃剑,能治病,但也有副作用。最常见的就是导致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引起肌肉损伤,导致血糖升高。

纳豆激酶,天然溶栓

纳豆激酶,是目前发现的最强溶解血栓的植物成分,从医学的角度解析,纳豆激酶溶栓机理是:纳豆激酶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PA),t-PA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直接溶解血栓;同时将人体内的尿激酶原激活为尿激酶,尿激酶与t-PA一同激活纤溶酶原,达到溶解血栓。

纳豆激酶,激活增强人体溶栓能力

由此可见,纳豆激酶在直接溶解已经形成血栓的同时,还能激活增强人体自身的溶栓能力,从而起到持久平稳的溶栓作用。而且,纳豆激酶只溶解血栓的主体物质纤维蛋白,不水解血浆纤维蛋白原,所以不会引发出血的危险。这一点是目前临床溶栓药剂所普遍缺失的。此外,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发现,纳豆激酶还具有明显的降血压和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