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元凶”已找到,并非食盐,了解后,尽量少往嘴里塞

文 / 健康贴心
2021-01-04 09:52

现代研究发现,盐分的摄入量和血压之间呈现正相关,过量的盐分会对血液黏稠度造成影响,诱发高血压。

高血压前期的症状一般都不明显,如果放任不管,就可能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出现,所以不少患者都对食盐“恨之入骨”。

但是今天不得不为食盐“申诉”,其实高血压的真正催化剂并不是食盐,而是——钠(Na)。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的钠摄入量应当不高于5g,过量的钠会使体内的血容量升高,血管紧张收缩,造成血管壁的压力增大。

高血压的祸首是钠!大部分的钠都源自于食物,常见的含钠高的食物有:

白吐司:每100g含钠量约600mg;

沙拉酱:每100g的含钠量是670mg;

腌制食品:用盐腌制而成,含钠量极高;

椒盐饼干:每100g含钠量约1715mg;

香肠、熏肉:每100克含钠量约2215mg;

但生活中含钠最高的食物还是食盐,所以只要高血压患者严加小心,是能规避大部分的风险的。

但还有一物,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却是高血压“催化剂”,希望你早知为好

它就是——糖。

《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新的观点,认为高血压的真正根源或许是糖,并且为了做了一项实验。

调查人数超过40万人,均为12岁以上,跟踪监测后发现,每天喝三次以上含糖饮料的人群,血压会出现明显波动,患高血压的风险要增加20%。

并且在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人体摄入过量的糖,会刺激下丘脑,引起下丘脑兴奋,从而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最终血压升高;此外,糖还会升高血容量,引发水钠潴留,使血压上升。

所以过量的糖分,也能够引起血压的剧烈波动,高血压患者需要引起重视。

生活中有不少“隐形的糖”,例如果脯、水果干、甘蔗、猕猴桃、麦芽糊精、麦芽糖、碳酸饮料等,经常吃都会加重身体的负担。

想要血压稳稳当当,日常需要多做两件小事

1、注意补水

心血管患者要注意多饮水,充足的水分能够稀释血液,滋润血管,每天的饮水量达到1800ml,就能基本满足身体所需,为了更好的稳定血压,可以在喝水时加入有机青驰菊,其含有的氨基酸、生物碱、硒元素、胆碱等物质,能够很好地养护血管。

尤其是硒元素,这种物质可以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修复受损血管壁,在血管内皮形成保护膜,提升血管的抗病能力;氨基酸能够提升血管的收缩能力,让血压能够更好被调控,降低疾病风险。

胆碱作为一种抗氧化物,可以提升身体对糖分的利用和转化,以及加快对钠的排出,帮助稳定血压,平时用开水闷泡2~3分钟,营养物质会更容易被吸收。

2、控制好心情

心情非常能够影响血压值。人体在生气时,血管会随之收缩紧绷,在这种状态下血压会急剧升高,这对于高血压病史长于10年的患者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不少心血管疾病都发生在剧烈情绪之后,建议高血压患者尽量调整心情,更有助于血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