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50岁,血管开始老化,不想脑出血,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文 / 医者良言
2020-11-10 10:20

脑出血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急性期的时候病人会有生命危险,即便度过了危险期,多数患者还是会有一定的后遗症,比如不能说话、不能走路等。如果一个人无法行走,那生活是不能自理的,而且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这样的话就需要有人专门照顾,这无疑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不少负担。

脑出血

所以对于脑出血的患者来说,预防是意义是大于治疗的。一个人到了中年以后,血管开始老化,为了不得脑出血应该少做什么事呢?为了让大家对脑出血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的知识。

1.脑出血和哪些因素有关?

脑出血根据字面意思来说就是指脑子出血了,但是需要注意,脑出血在临床上是指非损伤性脑实质出血,像外伤所致的脑部出血并不被称为脑出血。

动脉粥样硬化

脑出血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目前最常见的两个大的因素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其他的病因包括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脑肿瘤出血、血液病、凝血功能异常等。

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什么是动脉瘤,实际上它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在血管表面形成了一个凸出的包块,和正常的血管相比,这个包块硬而且脆,所以当情绪激动、暴饮暴食、血压忽然升高等的时候,就会使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

脑血管畸形在一定程度上和脑动脉瘤差不多的,它们都和正常的血管不太一样,它们的结构不同于正常血管,所以相对来说更脆弱,更容易破裂出血。

2.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不是太明确,现在主要有脂质浸润说、内皮损伤-反应学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等,不过哪个学说都不能完全解释动脉粥样硬化,考虑应该是多个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分叉的血管

个人的看法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基本的病理基础是动脉壁的损伤。估计会有朋友觉得奇怪,自己明明没有做什么损伤动脉的事情呀,其实这个很难避免,而且本身就存在一些生理因素。大家都知道我们体内有很多的动脉,这样的话肯定就有分叉和相对垂直的部分,当血液流过这些部位的时候,对它们的冲击力是明显大于别的动脉的,长期下来肯定会对动脉分叉和相对垂直的血管造成损伤。

血管受损以后,就会有脂质沉积在受损的血管内壁,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血管内壁的低密度脂蛋白会被氧化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继续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人体面对这种变化,就会做出相应的改变,这个时候就会派出免疫细胞比如巨噬细胞去吞噬脂质,当吞噬到一定程度巨噬细胞就会裂解死亡,随后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最终完成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血管的老化过程,发生这种改变的血管的脆性和硬度都是会增加的,所以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就会血管破裂。

3.50岁不想脑出血应该少做哪些事才健康?

虽然脑出血的病因比较复杂,但是最多见的两大因素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如果想预防脑出血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下手。

从上面对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阐述,想必大家应该能看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几个基本条件,即血管内皮损伤、血脂异常、免疫因素。虽然内皮损伤的生理因素我们很难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降低对血管内壁的损伤。常见的引起血管内壁的损伤因素主要是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精神因素和不良饮食等。

就拿吸烟来说吧,有大量的证据证明,吸烟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比不吸烟的人大得多,而且吸烟吸的多、吸的越久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越高。吸烟者前列腺素的释放减少、血小板容易粘附聚集,而且吸烟还会造成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胆固醇增加,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高密度脂蛋白对于人体来说是有好处的,它可以把血管内的脂质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这样就能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目前是无法治愈的,所以平时只能靠口服药物控制。口服降压药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缓解头痛、头晕的症状,还在于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血压就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如果血压高的话,那对血管内壁的压力增加,自然脑出血的风险也大了。

当然了,要想更好地预防脑出血,单纯靠上述的措施还不够,还需要坚持锻炼身体、规律作息、定期体检、不熬夜等。定期体检是比较有意义的,它可以提前发现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而能把脑出血扼杀在摇篮里。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得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