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降压药越来越多,复方降压药有哪些好处?心血管医生告诉你

文 / 小陈健康说
2020-11-04 09:52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

先说答案,单片复方制剂的优点至少包括有依从性好、降压效果强、靶器官保护好、副作用少等有点。我国是高血压大国,但是血压的控制率仍然较低,这中间存在一些原因,比如说合并症较多,依从性差,联合用药不足、不及时、配伍不科学,漏服、错服、擅自停药和减药等。所以复方制剂的出现是高血压治疗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理念,我们将从以下4个方面来学习一下。

单片复方制剂的历史由来?常用的单片复方制剂有哪些?单片复方制剂的优点有哪些?如何应用单片复方制剂?

单片复方制剂的历史与由来

高血压治疗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把血压控制稳定,而如何把血压控制稳定,就涉及到许多策略的问题,比如加强非药物治疗即改善生活方式、增加单药的剂量、增加药物的种类、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单片复方制剂的使用就是另外一种有效的策略。我们来看看历史。

中国传统复方制剂:上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个复方降压制剂在上海上市,这一药物的名称叫做复方降压片,按照一定的配比,包含有利血平,氢氯噻嗪,泛酸钙,三硅酸镁,维生素B6,氯化钾,双肼屈嗪,异丙嗪;此后50年,国产复方制剂在我国的城市农村大范围的使用,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本世纪以来,我国传统的复方降压制剂使用率大大降低,目前在我国中小城市以及基层单位使用较多;目前仍在使用的传统单片复方制剂,包括复方利血平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珍菊降压片,复方阿米洛利等。欧美复方制剂:1999年以前,没有一个复方降压制剂上市;2000年以后,我国大中城市使用进口复方制剂的患者逐渐增加;目前,新型复方降压制剂逐渐向我国中小城市扩大使用范围。

常用的单片复方制剂有哪些?

单片复方制剂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配比,根据使用经验,有一些固定的配方。

沙坦+利尿剂:沙坦类药物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最常用的就是氢氯噻嗪。常用的有: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替米沙坦/氢氯噻嗪,欧美沙坦/氢氯噻嗪。普利+利尿剂:普利类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最常用的就是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常用的有:卡托普利/氢氯噻嗪,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地平+沙坦(普利):地平类药物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常用的有:氨氯地平/缬沙坦,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氨氯地平/贝那普利。

单片复方制剂的优点有哪些?

由于单片复方制剂的使用有不少的优点,近年来中国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陆续更新的高血压管理指南,其中单片复方制剂的地位得到提升。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有哪些优点。

降压疗效: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根本目标,各国的临床试验均提示使用单片复方制剂,能够显著提高血压的达标率。保护靶器官,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多项研究于是采用合理的单片复方制剂,能够显著降低总体心脑血管风险,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预防左室左心室肥厚。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少:采用较小剂量的两种药物制成单片复方制剂,比单一大剂量药物使用更能够减少副作用,比如普利类药物与利尿剂合用,普利能够减轻利尿剂所带来的低钾这一副作用。依从性好:有调查研究提示至少有40%的患者生活中有漏服降压药物,5%的高血压患者每周漏服药物超过3次,这也是血压控制不能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单片复方制剂能够很好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每日只需一片更为方便。

如何应用单片复方制剂?

选择单片复方制剂,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高血压类型,高血压的程度以及合并的一些合并症,用药时机。

地平+普利/沙坦:适用于绝大多数,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如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疾病。利尿剂+普利/沙坦:适用于盐敏感性高血压,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肥胖或代谢综合征,慢性心率衰竭等。直接选用单片复方制剂:对于中度以上的高血压或者血压大于目标值20 10毫米汞柱,被评为高危或极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可直接采用单片复方制剂治疗。小剂量单片复方制剂:对于中度以下高血压以及评为中微或者低微的高血压患者,也可直接采用小剂量单片复方制剂或在运用单药治疗2~4周无效后,改用单片复方制剂。

总结,单片复方制剂在我国的使用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首创,近年来传统复方制剂的使用在减少,而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的使用逐渐增多。应用最广泛的单片复方制剂包括有普利/沙坦+利尿剂,普利/沙坦+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具有降压效果好、靶器官保护、副作用少、依从性好等优点。不同搭配的单片复方制剂适合不同的患者,对于中度以上以及高危的高血压患者首选单片复方制剂,轻度以及中低危的高血压患者也可采用小剂量单片复方制剂。

参考文献:

陈鲁原,卢新政.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04):3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