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终身服药啥时候是个头?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头晕、头痛、头胀、失眠反复出现,别以为只是工作劳累,休息一下就好,专家提醒您别大意,您有可能患上了高血压,请尽快检查、及时治疗。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45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患有高血压,有的患者才有20多岁。
如果您觉得血压高一点没关系的话,那就错了。
高血压有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初期只是头晕、头痛等不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血压水平的上升,危险性逐渐加大,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引起严重心肾脑的并发症,如中风、心力衰竭、肾衰等而危及生命。现在我们就来说道说道高血压。
什么是高血压
表: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 次测量诊室血压,高压≧140 mmHg 和(或)低压≧90 mmHg。当高压≧140 mmHg和低压<90 mmHg 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如果您过去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 140/90 mmHg,也是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医生会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你存在的危险因素,又会将病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这些因素容易引起高血压
在我国,高血压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是:
①高钠、低钾膳食,也就是食盐过多,食钾过少;
②超重和肥胖(尤其是内脏型肥胖);
③过量饮酒;
④长期精神紧张;
⑤年龄因素(年纪越大危险越高);
⑥高血压家族史;
⑦缺乏体力活动;
⑧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注:近年来大气污染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如果您是高血压患者,且具备以下条件,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男性55 岁,女性65 岁;吸烟或被动吸烟;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腹型肥胖或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高血压能治吗?要常年服药?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尤其是新确诊的患者,应按如下步骤治疗:
1、改变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管住嘴,迈开腿”6字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生活方式是:
①减少钠盐摄入(低盐适当补钾);
②合理膳食,平衡膳食(饮食无过饱,粗纤维,少脂肪);
③控制体重,使 BMI(体格指数)<24;
④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⑤不饮或限制饮酒;
⑥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每周 4~7 次,每次持续 30~60 分钟(宜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喜好选择);
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遇事不急不躁,沉着冷静,豁达开朗)。
2、尽早中医药治疗
药物治疗建议首先服用中药治疗。
中医没有高血压之说。根据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多属于“眩晕”、“头痛”等病证的范畴。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头痛指的是自觉头部疼痛。在患高血压时这两个症状最常见,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有外邪、情志、饮食、体质、年龄、作息等。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基本一致。《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明眩晕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丹溪心法.头眩》认为“无痰不作眩”,而《景岳全书.眩运》又指出“无虚不作眩”,说明了眩晕的病机有虚、有痰。脑为髓海,依赖肝肾精血和脾胃精微物质的充养,所以高血压导致的眩晕及头痛病机与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其病位在脑窍,病性虚证居多;风、火、痰、瘀是其常见的病理因素。
根据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常规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等进行辨证论治。临床上因天时、地域、体质的不同,还有医者从肝阳上亢、肾气亏虚、肾阴不足、肝风内动、肝气郁滞、瘀血内停、脾气亏虚等方面进行辨治。
(1)辨证治疗:根据本人近40年的临床治疗所见,认为高血压的病机主要是肝肾失调及痰湿瘀血阻滞经脉。通过多年实践的不断探索,本人用中医药辨证治加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高血压尤其是中青年高血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最常使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钦、杞菊地黄汤、乌精地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活络效灵丹等,随证加减,常可收到血压下降或正常,并发症较少发生的临床疗效。
(2)针灸疗法:常用针刺疗法、耳穴埋豆、穴位贴敷、用温针灸配合耳针等,建议找专业针灸医生。
(3)其它疗法:葛根、杜仲、当归、黄芪、人参、银杏叶等单味药具有降压的作用;降压成药有松龄血脉康、清脑降压片、珍菊降压片、六味地黄丸等。
(4)有降压作用的食物:五谷杂粮、蔬菜、肉食和水产品、水果、干果、饮品和调味品中许多具有降压的作用。比较公认的降压食品为芹菜、洋葱、灵芝、黄豆、玉米、黑木耳、绿豆、荞麦、海带、波菜、荠菜、茼蒿、苦瓜、醋、葱、大蒜、酸奶、鲫鱼、海蜇、海参、香蕉、苹果、柿子、猕猴桃、山楂、花生等。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及身体状况选择食用。
(5)降压小偏方:
甘菊粳米粥:取甘菊新鲜嫩芽或者幼苗15~30克,洗净,与粳米60克、冰糖适量煮粥,早晚餐服用,每日1次,连服7日。适用于高血压肝火亢盛之头晕。
芹菜苦瓜汤:芹菜500克、苦瓜60克,同煮汤饮用。或用芹菜250克、苦瓜30克,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绞汁,加砂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适用于高血压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
葛根粳米粥:鲜葛根适量洗净切片,沙参、麦冬各20克,经水磨后澄取淀粉,晒干,每次用葛根沙参麦冬粉30克与粳米60克煮粥吃,每日一剂,可以常食。适用于高血压阴阳两虚之头晕。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防治高血压临床疗效明确,其中辨证论治是关键,更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必要时加服西药
西医认为,如果已经改善了生活方式,血压仍大于等于140/90 mmHg ,和(或)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就应启动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药物得当,许多病人能在短时间内血压被控制到较好的水平。
西医主张,高血压必须长期服用降压西药,甚至终身服用。但我们知道,大部分降压西药皆有副作用,且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肝肾功能的损伤。因而,许多患者求助于中医药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对于新发生的中青年高血压,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坚持半年以上的中医药治疗,患者血压大部分能降低到正常高值,有的可完全正常。我们主张:先中后西,能中不西,贵在坚持。若患者未曾服用过降压西药,则疗效更佳;如果已经服用了西药,能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逐渐减少西药量甚至停用西药。
中医药治疗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尽管用药次数多,煎药较为麻烦,但可选择方便服用的“配方颗粒”。中医主张的精神养生、社交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雅趣养生、传统运动养生等方法对高血压病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疗法。
典型病案二则
✍病案一:
患者:李某,男,39岁
初诊:2018年12月25日
主诉:反复头昏头痛一年余。
病史:一年来反复发作头昏头痛,多在劳累或紧张后发生,经就诊西医诊断为高血压,曾服用中药治疗有所好转,后因中医控制不佳而加用降压西药。来我处初诊时服西药络活喜(5mg,qd)及安博维(0.15g,qd)时血压维持在120~140/90~98mmHg之间,最高达142/110mmHg。
现症:时作头昏头痛,与劳累及情绪有关,头痛位于双侧或单侧,伴烦躁易怒,时有口苦,睡眠可,二便调,纳佳,舌质偏红,苔白,脉细滑。有家族高血压病史。查:BP130/92mmHg。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Ⅱ级,高危组。
中医诊断:眩晕,头痛。
证候: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治法:补益肝肾,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3剂。
二诊:2018年11月28日,述头昏减轻,头痛好转,情绪较安,口干苦不显,纳食可,二便调,眠佳,舌偏红,苔白,脉细弦。
查:BP136/91mmHg。自测血压在120~142/80~108mmHg之间。守原方加减。
四诊:2018年12月2日,此时诸症不显,以晨起紧张忙碌后血压偏高,白天血压大部分正常,查BP122/86mmHg。仍守原方加减。
之后患者坚持治疗,从1周两次至一次,后至两周一次就诊,根据血压嘱其渐减降压西药剂量,血压逐渐下降并稳定。
二十一诊:2019年5月23日,无头昏,夜晚偶有后脑部不适,其血压维持在110~120/80~86mmHg之间。守原方加减,嘱降压西药服络活喜2.5mg,qd,安博维0.1g,qd。临床结果:显效。
✍病案二:
患者;陶某某,女,44岁
初诊:2019年2月21日
主诉:反复头昏月余。
病史:患者壹月半前感冒后出现头昏明显,经测血压发现高于正常,经治疗感冒后表证解,但头昏持续,血压壹月来持续升高,最高血压160/100mmHg,无明显头痛。就诊后西医诊断为高血压,处方以降压西药,因其不愿服西药而到我处寻求中医诊治。父亲有高血压病史。
现症:头昏时时发作,睡眠欠佳,入睡困难,烦躁易怒,口干夜甚伴口苦,多饮,纳食可,二便调。舌淡红夹瘀斑,苔白腻,脉弦。查:BP140/86mmHg。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Ⅰ级,中危组。
中医诊断:眩晕
证候: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白蒺藜汤加减。5剂。
二诊:2019年2月28日。述头昏减轻,午后有轻微头昏,因头一日行经夜卧欠安,今头昏显,烦躁稍好转,纳食可,二便调。舌淡红夹瘀斑,苔白腻,脉细缓。查:BP136/82mmHg。自测血压较前下降。守原方加养心安神之剂,5剂。
之后患者坚持每周复诊,在原方基础上每次处方5剂。血压基本在正常范围。
六诊:2019年4月4日。头昏仅在情绪紧张时或就诊时有,但轻微,睡眠好转,纳食可,二便调。舌淡红夹青,苔白,脉弦数,自测血压正常。查:BP130/80mmHg。查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正常。予龙胆泻肝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九诊:2019年4月25日。无头昏头痛等症状,情绪平稳舒畅,睡眠好,纳食二便正常。舌淡红夹瘀斑,苔白微腻,脉弦。查:BP116/74mmHg。自测血压正常。原方加减。
十二诊:2019年5月23日。无头昏头痛症状,睡眠好转,时腹胀,纳食二便调。舌淡红夹青,苔白,脉弦缓。自测血压皆正常。查:BP128/78mmHg。守原方加减。治疗结果:临床治愈。
作者简介
毕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8年,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库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中医药学评议专家,云南省科技厅科技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诊治:高血压、冠心病、咳嗽、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出血、脑梗塞、高脂血症、肺心病、妇科月经病、更年期综合症,小儿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厌食症等。